在20-21日召開的紀念中國世界遺產3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70周年暨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專題研討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發布《中國世界自然遺產事業發展公報(1985-2015)》?!豆珗蟆分赋觯?0年來,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世界遺產總數位列全球第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
《公報》認為,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充分彰顯了世界遺產核心價值,為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開展了先行先試、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世界自然遺產事業在管理體制、保護監測、能力建設、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保護自然生態的標桿、踐行生態文明的典范、展示國家形象的窗口、促進國際合作的橋梁。中國依托風景名勝區等法定保護體系建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遺產管理模式,為其他國家世界遺產保護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促進了與國際世界遺產領域的交流。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專題研討會回顧了中國風景名勝區和美國國家公園的合作,并確認繼續推動建立中美友好公園關系,加強工作和培訓交流,促進合作與信息共享。會議指出風景名勝區在建設目的、性質定位、資源構成、建立標準、制度建設等方面與國外國家公園具有很多共性,可以作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重要基礎;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應結合中國國情,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在優化改革中國的保護地體系的基礎上開展。
與會者共同探討了未來世界遺產承擔的角色和發展戰略,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形成了基于保護和傳承世界遺產共同價值觀的《澄江宣言》。研討會還著重回顧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過去70年間的發展歷程,并探討在未來、面臨更多全球機遇和挑戰的“后千年發展目標”時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能夠更有作為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世界遺產是地球演化史和人類發展史的杰出范例和典型例證,是珍貴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與文化遺存。截至2015年9月,中國擁有世界遺產48項,總數位居全球第二;其中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14項,位居全球第一。中國世界遺產類型豐富、特點顯著,在國際世界遺產舞臺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