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與“萬里長城”作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于世。2014年6月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中國大運河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中國大運河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組成,而作為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以及浙東運河的起點,杭州是中國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節點,列入遺產河道總長約110公里。杭州市共含11處遺產點段,包括拱宸橋、廣濟橋、富義倉、鳳山水城門遺址、橋西歷史文化街區、西興過塘行碼頭等6個遺產點,以及江南運河杭州段的杭州塘、上塘河、杭州中河、龍山河和浙東運河杭州段的西興運河等5段河道。
2016年7月22日,“拱宸邀曰——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杭州對話”在杭州正式舉辦。本次活動由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主辦,杭州地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城報)承辦。活動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廣州以及香港、臺灣等22個核心城市的地鐵報嘉賓60余人齊聚杭州。
該活動旨在打開大門,廣開思路,也標志著社會參與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一個重要平臺的成功構建。
大運河成功申遺后,對大運河(杭州段)的保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2014年12月,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負責大運河的日常保護、監測、研究和展示等工作。為了充分發揮公眾力量來共同保護大運河,尤其今年又是G20元年,杭州市運河綜合保護中心積極與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導中心對接,在杭州市園文局的指導下建立了美麗運河杭州志愿者服務隊。今年上半年開展了“喜迎G20共護大運河”為主題的第二屆杭州運河小小河長觀察員、“助力G20美麗運河志愿行”、“助力G20:走讀運河文化遺產”、運河黨員先鋒隊進小河社區等多個活動。通過志愿者服務隊的平臺共建、開放共享和同舟共濟,擦亮杭州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