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外名勝 » 正文

      世園會會址:讓每一處景觀建筑成為文化符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9  

        “國內園著重體現了城市的特色和它所繼承的文化特色,進而把文化的傳承用園藝和園林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風格在我此前參與過的世園會中沒有見到過。”AIPH(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秘書長提姆·布萊爾克里夫參觀完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后贊嘆地說。

        的確,宏偉氣派的皇家園、玲瓏精致的江南園、粗曠奔放的西部園,以及托斯卡納風的意大利園、下午茶時光慢生活的英國園、濃郁鄉土風的荷蘭園……漫步在世園會中,游客通過這些極具特色的建筑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身處何方。“在造園的前期設想和整個過程中,我們將各種文化滲透在每個景觀里,力求呈現各個展園的核心文化。”世園會執委辦副主任王旭春介紹說,“把園林與園藝相結合,讓建筑與園藝相映成輝,是我們這屆世園會的一大創新,就是想通過大量的文化信息,讓游客獲得豐富的感知。”

        在國內園中,把31個城市分門別類,組成皇家園、嶺南園、河北園、江南園、西部園、現代園六大類園林,同時將園藝和植物文化、人文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城一故事。在國際園中,將花卉和園藝置于林中,同時融合大量先進的科技、理念,以海綿城市的方法塑造,建有美國園、意大利園、匈牙利園、英國園、法國園、瑞典園、德國園、荷蘭園、韓國園、日本園10個展園,突出展示各參展國家園藝水平,讓游客大飽眼福。

        本屆世園會還有一大創新就是確定了“主題先行”的理念。考慮到世園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建設之初我市就決定給每個展園都確定一個主題。國內園的主題是“山水之間”,希望游客能看得到山、望得見水,讓建在山水之間的這片園林成為市民對大自然美好向往的寄托。國際園的主題是“快樂每一天”,力求建造出自然的、生活化的、親切的空間,讓人們在游玩時感到快樂。

        “讓每一處景觀、每一幢建筑都成為不可磨滅的文化符號,讓人們在賞花觀景的同時,領略其中的文化精髓,陶冶文化情操,提升文化素養,豐富文化生活。而作了這么多創新,‘可持續發展’是我們一以貫之的理念。”王旭春坦言,在世園會建設初期,我市就樹立了“打造一屆永不落幕的世園盛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會址所有場館、展館、展園,全部按照“會期參展、會后經營”的理念規劃建設,均為多功能、永久性建筑,既為城市留下可持續利用的服務功能,也是一筆讓子孫后代能夠永續利用的寶貴財富。王旭春對記者表示:“進入后世園時期,與周邊圖書館、大劇院、群眾文化藝術館等配套文化設施相互補充,世園會會址將被打造成5A級景區,成為唐山文化中心,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永久品牌。”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