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世界遺產 » 正文

      海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30  

        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聯合公布了“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萬寧市、陵水黎族自治縣、三亞市東部海岸地帶為代表的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入選其中。

        此次入選的10項考古發現從來自全國的25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名單分別是: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云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江蘇興化、東臺蔣莊遺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陜西寶雞周原遺址,湖北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以及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據悉,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主要包括萬寧市、陵水黎族自治縣、三亞市東部海岸地帶。當地屬于砂質海岸地貌,常年受潮汐、風浪影響,形成多個海灣等相對獨立又相互交通的地理小單元。各地理單元內海、陸生生物資源豐富,頗適于古人繁衍生息。該項考古發現把海南從歷史時期追溯到史前,建立起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的編年序列,是填補空白的開創性工作。

        三亞市博物館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在考古時發現了很多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其中三亞市東部海岸地帶按照區域劃分即是現在的海棠區沿海地帶,主要有三亞英墩新石器遺址、藤橋伊斯蘭古墓群、番嶺坡穆斯林古墓群遺址等新石器時代遺存,這些遺址對于認知海南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考古研究發現,可以比對海洋與大陸之間的特性和聯系,從而追溯海南史前海洋氣候、河流改造、地理地貌等。市文體局和屬地海棠區也著手對這些遺址進行保護,保護方案在制定之中。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