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世界遺產 » 正文

      蘇州園林建世界遺產園林建筑物基因數據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1  

        一座雕工精美、古色古香的雞翅木落地罩表面,較為均勻地布滿了一個個“小白點”,技術人員正手持一臺高精度儀器進行掃描,連在數據線一端的筆記本電腦屏上,掃描到的落地罩不同部位的數據在不停地變化……這是記者昨天在耦園山水間看到的一幕。市世界遺產古典園林監管中心主任薛志堅在現場介紹,目前,蘇州9座世界遺產園林的建筑物三維激光掃描已基本完成,“工人是在用精度達到50微米的激光掃描儀,對園林遺產進行三維數據采集,用高科技手段捕捉每一個‘基因’,為保護和修復工程采集基礎數據”。

      測繪人員正手持掃描儀進行數據采集

      測繪人員正手持掃描儀進行數據采集

        記者獲悉,2009年,精度達50微米的激光掃描儀開始用于采集遺產園林的三維數據。截至目前,9座遺產園林內的建筑物已基本完成掃描和采集。接下來,將對遺產園林包括家具、字畫、碑刻、書條石、古樹名木等在內的數據進行采集和輸入。

        記者在耦園山水間施工現場看到,這座雞翅木落地罩高5米多、寬近3米,上面雕有松竹梅“歲寒三友”的圖案。雖每年進行保養和維修,但由于年代久遠,或折斷、或脫漆、或出現裂縫等的局部不少。測繪工程師張誼新指著落地罩上一片“竹葉”舉例說,“這片竹葉曾斷落、遺失,工人維修時補上了半片,大小形狀雖無異樣,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后補的葉子的紋理,和原先的半片完全不相吻合,一看就是后來補上去的,有違遺產價值原真性的保護理念。”

        張誼新指著落地罩上的“小白點”告訴記者,這些發光的“小白點”其實用來確定掃描座標的,叫做“目標點”,直徑8毫米,點與點的間距在60-150毫米。他說,要根據掃描對象的特征布點,不能太規則,要有錯位,特征多的地方貼點間距稍微小點,特征少的地方點間距稍微大點。

        記者看到,連接手持掃描儀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有“定位標點細節”、“表面細節”、“面片細節”三塊數據。張誼新說,“通過三維掃描,收集落地罩的每一個基因。有了這些數據,維修時對落地罩上竹節的縫隙大小、梅花瓣的形狀等都能精確把握,就不會出現類似前述的竹葉紋理不相吻合的情況了”。

        薛志堅說,隨著遺產園林本體“基因”采集的全面完成,古典園林將留存一個原汁原味的“基礎數據庫”。

       
       
      [ 風景名勝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風景名勝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