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全景
1987年4月9日,全世界的目光投向這里,這一天,距離西安一百公里的法門寺神秘的地宮轟然洞開,幾千件奇珍異寶光芒四射,輝煌燦爛的大唐盛世文明震驚世界。而更加石破天驚的消息是:被奉為萬世不朽圣骨的佛陀真身舍利首現(xiàn)人間。
吊裝法門寺地宮文物
法門寺曾遭大地震
法門寺距西安120公里,相傳建于漢代的桓帝和靈帝之間,這也不是沒有根據(jù)的,韓偉在發(fā)掘法門寺地宮塔基時發(fā)現(xiàn)了漢代的瓦當,說明漢代的時候這里有建筑,而且很可能是東漢時期法門寺的廟宇建筑。
后來,法門寺經(jīng)歷了南北朝,隋朝時期是作為成實道場(佛教的一種流派),它最興盛的時候是唐朝,而且六七次起迎佛祖舍利的故事都發(fā)生在法門寺。從中國的北魏開始我們就知道有佛的舍利和舍利子,最開始都是在地面的廟宇和宮廷里供奉,但是唐代時人們開始知道在地面供奉對于舍利子的保存效果不太好,所以慢慢地建立了地宮。
唐代的地宮大約是唐太宗的時候就開始建了,但那時候的地宮規(guī)模不知道有多大,只知道上面建了四級木塔,一般的塔都是奇數(shù),但是法門寺的塔是偶數(shù),這個木塔到明代的隆慶年間(也就是1567年)就倒塌了。當時法門寺有一個僧人,他就發(fā)了一個愿,他要靠自己的力量集資把法門寺的塔重新蓋起來。韓偉最早到法門寺的時候,就在大殿上看到一個西蜀的人寫了一首詞:“法門寺,成住壞,空中忽起癡僧債。百足鐵鎖掛肩筋,欲與如來增氣概。增氣概,爾母苦,好待當年計玄度”,以佛家的辯證法不是由量變到質變,而是最初就存在。
法門寺佛塔
明代的隆慶年間法門寺倒了以后,法門住持的僧人準備用自己的力量集資。他用苦刑的辦法,就是用很重的兩個鐵鎖掛在一百只長鐵鏈上,然后穿透鎖骨、拖地而行到各地化緣。大家看到這樣的場面就覺得他是真心要修寶塔,都紛紛捐錢。但是錢還是有限的,所以到明代萬歷7年才開始修建13級的磚塔(后來也倒塌了),一直修到萬歷37年,整個修了30年。
1987在揭取法門寺地宮出土寶函外包裹的絲織品
法門寺佛塔在1981年的8月24日轟然倒塌了。因為磚塔經(jīng)過了地震,在后來發(fā)掘時考古專家看到地宮里面石頭全都翹起來了,都是由大理石和青石砌起來的,由于地震塔身很重都把它壓得翹起來了。
在清理法門寺塔基的殘磚時,韓偉還發(fā)現(xiàn)土坯上寫得很清楚“今日塔上無米面”,這可能是建塔的工人寫的,既沒有面又沒有米,工人就發(fā)牢騷了。或者寫著“趙村李四捐來水一擔”,因為法門寺是高原區(qū)域,水都是很珍貴的,有人捐了一擔水、一擔柴,或者給了幾塊磚,都刻在磚上面,所以這個工程完成得非常困難。
本去鳳翔卻到了扶風
法門寺佛塔倒塌后,當時在《人民日報》發(fā)布了一個很小的消息,但在國內外的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東南亞一帶都紛紛發(fā)電給陜西省政府,國內的佛教界也希望政府重新修建。
塔基和地宮
1986年年底,陜西省開了一個會,說既然是一個古代的遺跡,所以還是要用科學的辦法進行發(fā)掘清理。當時成立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三級考古隊,進行發(fā)掘。
1987年剛過春節(jié),2月18日就進入工地開始挖,那時候韓偉還沒參加。4月1日的時候,考古隊已經(jīng)挖到一個井口了,挖到四五米以下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一塊方形的漢白玉石頭,初期搞發(fā)掘的幾位同志就說,咱們把這個石頭撬起來看,如果石頭里面有東西就申請資金繼續(xù)挖,如果沒東西的話工作就可以結束了。
當時他們把明代的環(huán)形基槽挖出來了,這時候把石塊撬起來一看,全都傻眼了,里面東西很豐富,全部是金銀器。然后馬上蓋住,大家都發(fā)誓詛咒誰也不跟任何人說,否則文物丟失了就麻煩了,當時就派兩個人到西安跟省政府匯報。當時主管文物工作的副省長是孫達人一聽就感到事態(tài)嚴重,說一定要選一個得力的、能夠承擔這一項工作的干部去主持發(fā)掘。
地宮后室遺物出土情況
當時省、地、縣三級的人都沒有對金銀器有什么研究,可在這之前韓偉發(fā)掘過西安何家村大的窖藏,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金銀器,所以金銀器也算是他的特長。那一陣子,韓偉正在鳳翔發(fā)掘秦都大墓,結束以后準備回去整理報告。
4月2日剛要走,時任陜西省考古所所長的石興邦把韓偉叫住了,說你不要去鳳翔了馬上去扶風主持發(fā)掘工作,那地方出了很大的情況。于是,韓偉就提著要去鳳翔的行李包去了扶風。他聞見了唐代的氣息
韓偉風塵仆仆趕到法門寺地宮考古現(xiàn)場,在了解相關情況后,就決定開始清理地宮的門。一直挖到第三天,發(fā)現(xiàn)了七塊很大的石頭把這個門堵上了,有個35厘米左右的鎖鎖住了門。
唐代認為迎佛骨對老百姓生計影響很大,“30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和”,大家膜拜佛骨的話,莊稼肯定會豐收,社會會很安定。所以門都是有鎖的,鑰匙肯定是掌握在主管宗教的人手里邊,或者是在政府手里邊。可是如今考古人員在開地宮時已經(jīng)相隔了1113年,這把鑰匙找不到了。
當時挖地宮時,因為它是明代的塔,所以有人懷疑它是明代的地宮。在把巨石剔開以后韓偉發(fā)現(xiàn)有兩只立鳳,這個鳳的尾巴是羽毛狀的,這是盛唐的特征,如果是晚唐就是芭蕉葉子狀的尾巴。據(jù)此,韓偉斷定:這就是盛唐的地宮,而且鎖住石門的也是唐代的鎖。首先就是要打開鎖。韓偉跟考古隊隊員周芳說,我現(xiàn)在給你一個任務,你把這個門打開而且不能損傷它,結果他就把鎖打開了。石門推開,整整封閉了1113年的地宮驚世洞開。有人問韓偉,你聞見什么了?韓偉激動地說:“我聞見唐代的氣了。”
地宮內整個隧道全部都是銅錢。當時封閉地宮時,那些善男信女都恨不得把自己的什么東西都掏出來,所以就把身上帶的錢都撒在里面供奉。另外,地宮的墻壁上全部刻著參加這次移埋大典的政府官員和將領,尤其是神武軍將領,因為神武軍到中唐以后就成了皇帝的貼身警衛(wèi),這一支力量在顛覆唐代政變、維護安定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從門口看到前室(隧道的第一道門)放著兩塊碑,第一塊碑就寫是誰的真身,另外一個是寫供奉給真身的衣物賬。這個賬對考證文物的名稱、工藝、唐代的度量衡、唐代的文物質地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根據(jù)統(tǒng)計,金銀器這一項一共是121件、琉璃器是20件、瓷器17件、珠寶等400件、雜器有19項,所有的銅錢統(tǒng)計下來大約是3萬多枚,還有差不多700多件絲綢。所以是唐代考古歷史上空前的發(fā)現(xiàn),尤其它是和李唐的宗師有密切聯(lián)系,基本上是皇帝、皇后或者是皇帝身邊的大臣供養(yǎng)的,讓我們看到唐代上層社會當時方方面面的生活內容。
親吻佛指舍利的人
從4月10日我打開地宮門以后,一直到4月底,這20多天里韓偉和考古隊員們把地宮里面的文物全部清理出來放在扶風縣的博物館里邊,然后考古隊就放假了,到5月4日下午5時韓偉開始領著大家正式進行了第二次清理。
八重寶函(高4.8-20厘米)
發(fā)掘中,韓偉發(fā)現(xiàn)在地宮的北壁處,一個非常顯要的地方,放置著一個套裝寶函,它最外邊有一個檀香木刻著佛的施戒木函,外邊包著織金錦的包袱,里邊有香料,香料一吸水就把盒子全部都腐蝕了。
鎏金金剛界大曼茶羅成身會造像銀函(高16.6厘米)
被浸泡了1113年木函已經(jīng)很脆弱了,都不敢拿。當時北京派了一個高級工程師幫助清理,他就讓考古隊員趕緊到鎮(zhèn)上買自行車的輻條,拿來以后就彎成鉤,四個人每人拿著兩個輻條,從邊緣上放下去,他一說“轉”隊員就把鉤條轉到寶函底下,說“提”的時候四個人一起提出來,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取出來的。
5月4日,法門寺地宮文物的最后清理工作開始進行,由中科院研究員王孖和考古學家韓偉主持。誰都不會想到,那個沉甸甸的寶函里套著一重又一重的寶函。直到第七重,里面是鑲滿珍珠的金質寶函,寶函里是一座寶珠頂小金塔。第八重是個純金塔,打開后,金座子上有個像手指一樣的銀柱子。大家都愣了,韓偉忽然想起真身字紋的描述“高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色白如玉,少青,二角有文文并不徹,髓穴方大中有隱跡”,就知道佛指舍利發(fā)現(xiàn)了。
當時這個是由黃絹包的,很難弄出來,因為非常軟,所以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打開。當時中科院研究員王孖想了一個辦法,用白紙卷成喇叭筒狀,過幾分鐘就塞一點,然后就慢慢把死扣打開了。這是第一枚舍利,當時要確定質地還要稱重,所謂科學發(fā)掘就必須要記錄原貌和重量。一稱是12.6克,高度是40毫米,寬度17毫米。可是當時搞不清質地,在韓偉的印象里面舍利往往是化石性質的。韓偉說我舔一下吧,舔了以后感覺是玉石,所以第一枚佛指舍利就是玉質的。第二天報上就寫“舔過佛指舍利的人”,說的就是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