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發改委發布公告稱,將于12月底召開敦煌莫高窟等游覽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聽證會。根據公布的幾個門票調整方案要點,如果調整方案通過,包括莫高窟在內的甘肅省四個知名景區門票價格或將出現大幅度上漲。
前日,我曾在每日慧評中談到《談文化旅游目的地的O2O營銷》,其中提到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區的門票思維對目的地景區營銷的限制。敦煌莫高窟的此次門票漲價依然未能突破窠臼,門票思維根深蒂固,但其背后也有值得分析的原因。
一、三年一漲慣性,景區跟風攀比是表象,旅游產品結構單一是根本
其實門票漲價,早在今年黃金周就已經引起了公眾普遍的關注和熱議。如玉龍雪山門票由105元漲到130元;丹霞山門票由160元漲到200元;蘇州拙政園旺季票價由70元調整為90元……據相關調查統計顯示,國內5A景區早已邁入百元時代,門票價在200元以上的占了7.19%。莫高窟此次漲價還提到淡旺季的雙重價格體系,如之前旺季160元、淡季80元,而申請調整的價格為旺季240元、淡季120元等。今年黃金周期間一些風景區也同樣實行淡旺季制度,如海南三亞的南山文化旅游區在10月1日前票價為126元/人次,到了10月1日后,將調整為150元/人次,南灣猴島生態區也將在10月1日后上漲10元,由原先的153元/人次漲到163元/人次。
其實,今年多地景區漲價的背后,是景區“3年一漲”的慣性模式。2007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規定景區門票調整的頻次不得低于3年。此后的2008年,不少景點開始調整價格,2011年,進入第二個調整期,到了2014年,正是第3個調整時段。依照慣性而漲價,景區自然抵擋不住這個誘惑。今年大批景區同時漲價也是互相攀比,一家還比一家高。但根本原因還是景區產品結構單一,收費的項目不少,但多是觀賞、玩樂類,游客真正愿意買單的好產品好服務好體驗不多,造成旅游產品結構單一,門票思維簡單易操作,能賺一分是一分,但長久下去無疑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二、懶政思維,一漲解百愁是幻覺,科學管理是正途
大小景區攀比漲價,以門票為唯一抓手來應對所有景區管理問題,我認為是懶政的表現,熱門景區靠門票來獲得收入,但往往在客流調節與景點保護上左右失衡,要增加收入就不得不接待大量游客,但要保護景區、保證體驗和服務又不得不限制人流。以敦煌莫高窟為例,自1979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多年來,游客人數逐年大幅上升。截至今年6月底,莫高窟已累計接待游客940萬人次,預計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接待量將突破1000萬人次。而每年7至9月的旅游旺季,日游客接待量經常達到六七千人次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