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里有七組歷史遺址和建筑群。這座城市因寺廟眾多被稱為“寺廟之城”。2015年4月25日,一場大地震帶走了數千尼泊爾人的生命,更損毀了尼泊爾人引以為傲的穿越千年的凝固歷史。“加德滿都谷地”系列世界遺產建筑中,至少有12處遭到損毀。
28日當地時間14時許(北京時間16時許),加德滿都下起了一場大雨。
加德滿都是尼泊爾的文化心臟,8.1級大地震讓尼泊爾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遭受了一場浩劫,但樂觀、堅韌的尼泊爾人已經開始了搶救文物工作,完全修復古建筑的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建筑專家阿西西(Ashish)冒雨站在帕坦杜巴廣場毀壞的古建筑中間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阿西西是加德滿都一間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
帕坦杜巴廣場是加德滿都3個古城之一,在地震中受損嚴重。有幾座神廟完全變成了瓦礫,王宮一側墻邊的建筑也完全倒塌,現場的慘狀讓人無限傷感。
阿西西說,這些建筑十分精美,是精美和石雕、木雕和紅磚的混合建筑,有幾百年的歷史,如今受災嚴重。
“如此精美的建筑有可能修復嗎?”記者問。
阿西西說:“完全有可能修復,但需要8到10年。現在尼泊爾并不缺少有手藝的木雕和石雕專家,但由于這些雕刻太精美,需要花很多時間。”
阿西西還說,由于尼泊爾是地震多發國家,文物部門早就有了準備,每一座古建筑都詳細地拍過照、測量過尺寸、保存了結構圖,完全可以修得和以前一模一樣。
一些損壞的大塊的石雕和木雕也被工作人員專門收集起來,以備在日后重新用上。
在帕坦杜巴廣場旁一條馬路邊還有一座神廟完全倒塌,地震發生時,這里曾經有兩人被埋。雙手泥濘的哈瑞(Hari)坐在旁邊休息。哈瑞是當地居民,他和一旁朋友自發來到現場搶救文物,他們把大塊精美的木雕從廢墟中整理出來,抬到一間小房里保存。由于完全沒有現代化的作業工具,他和很多朋友都是用手在搬磚。這些搶救出來的文物也會重新用在修復的神廟上。也許8到10年后,又會見到一個美麗如初的帕坦杜巴廣場。
而在尼泊爾強震后的其他地區,記者在巴德崗古城也發現了遺跡損毀情況。
DATTATRAYA古廟:只有少數瓦片掉落,基座有細小裂縫出現,建筑整體完好。人們仍在古廟內休息避難,可見建筑質量較好。
BATSALA古廟:坍塌。主體建筑完全坍塌,殘留有幾尊佛像,被掩埋在廢墟下,基座仍在。這是少數完全坍塌的古廟之一,也廣受媒體關注,許多媒體記者來到坍塌的古廟現場進行拍攝。
對于此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在教科文組織官網發表聲明說,教科文組織與合作伙伴將隨時準備幫助尼泊爾災后重建,用教育、科學、文化的力量,使人們恢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