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沿海濕地保護網絡成立 11個沿海省市共同求解濕地保護之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03  

        中國沿海濕地保護網絡成立大會及首屆研討會日前在福建省長樂市召開。來自國家和北起遼寧、南至海南的11個沿海省(市、區)濕地管理部門、相關科研院所、保護組織、自然保護區與濕地公園的代表參加會議,共同求解濱海濕地保護之道。

        作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濕地具有生態、經濟及社會等多種效益,被譽為“地球之腎”。

        會上發表的《福州宣言》指出,濱海濕地是我國海岸帶極其重要、生產力最高、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關鍵區域,是沿海經濟發展的生態屏障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而圍墾、污染和外來物種蔓延導致沿海濕地嚴重退化,近10年來,我國濱海濕地面積減少136.12萬公頃,平均每年濱海濕地消失率超過2.2%,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消失率的0.88%。

        宣言呼吁社會各界、各級政府充分認識沿海濕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海岸帶、建設和傳承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將沿海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立法機構盡快完成濕地保護立法,依法保護濕地;嚴格控制沿海灘涂和潮間帶圍墾以及填海工程,立即遏制遷徙水鳥棲息地不斷喪失的勢頭;開展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的評價,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及其他資金支持長效機制等。

        據了解,盡管一些省市已經制定了地方性的濕地保護條例,但目前我國尚缺乏全國性的濕地保護法律法規,社會對濕地保護認識不足、政府及有關部門濕地保護理念存在偏差、濕地保護體系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缺失都是當前濕地保護亟待解決的癥結。

        當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與會代表表示,將以這次會議召開和中國沿海濕地保護網絡成立為契機,認真學習借鑒國際、國內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先進理念和經驗,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兄弟城市和有關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和推動中國沿海濕地保護網絡建設,建立、健全濕地保護法律體系和制度體系,嚴格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推動福建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前行。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