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50年來西藏探索出生態環境保護之路:生態建設 保護為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01  

        翻過位于拉薩市當雄縣境內的那根拉山,“天湖”納木錯就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一樣,在念青唐古拉雪山的輝映下熠熠生輝。納木錯自然保護區以保護野生動物及湖泊、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置身其中,雪域高原的美麗讓人心曠神怡。

        截至2014年,西藏建立了22個生態功能保護區、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0個國家濕地公園,在生態保護方面下足了功夫。50年來,西藏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環境保護之路。《2014年西藏自治區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西藏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攜手合作保護生態

        在林周縣卡孜鄉白朗村,昔日裸露的荒地蓋上了近兩米厚的綠麥草“被子”。給這些荒地“蓋被子”的,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的科研人員。

        按照中科院與西藏自治區的合作安排,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和農牧民增收兩大課題,在西藏種草已有20年歷史。如今,經過改造的荒灘上綠草茵茵、鳥雀紛來。像這樣借力區外科技力量進行生態保護的例子不勝枚舉。

        從和平解放之初、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政務院西藏工作隊”對西藏生態環境進行考察和評價,到1998年、2000年制定的《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將青藏高原凍融區列為全國8大生態建設區之一;從國務院通過《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將西藏打造成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50年來,西藏的生態保護一直是黨中央、國務院的牽掛。

        在中央支持下,西藏堅持不懈筑牢“生態安全屏障”。2013年,西藏出臺《關于建設美麗西藏的意見》,編制實施《2013至2030年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14年春,西藏正式啟動實施了總投資300億元的“兩江四河”造林綠化工程,計劃人工造林上千畝。

        中央不僅在戰略目標上對西藏生態保護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而且在投入上不斷給西藏以支持。截至2014年底,《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總投資155億元,包括“天然草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防風治沙重點工程”等10大工程項目,已累計到位57億元。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