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綠滿城鄉織錦繡 濟南金鄉推進生態綠化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09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林業,既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又是一項基礎產業,更是一項綠色文化工程,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支撐點。近年來,金鄉縣以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為抓手,以“生態經濟景觀”理念為依托,嚴格按照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標準,“高起點、大氣魄、大手筆”開拓綠色,大力實施大綠化攻堅工程,讓廣大市民“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鳴”,讓金鄉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高起點規劃生態“綠脈”

        綠化跟著規劃走,是科學建綠的前提。金鄉水資源豐富,河湖眾多,全縣24條河流,有“四河繞城,一河穿城”的自然稟賦。2008年以來,經過幾番深入思考、反復論證研究,該縣確立了“誠信蒜都、生態水城”的城市發展定位,作出了建設生態濕地板塊的戰略決策,叫響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口號。

        這個縣在打造“生態綠脈”的過程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每項工程都體現了大手筆、大氣魄、大目標。“我們生態濕地板塊起點一定要站得高一點,眼光一定要看得遠一點,手筆一定要力求大一點,規劃一定要高瞻遠矚,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體現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金鄉縣委主要負責同志擲地有聲。

        為保證規劃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縣級財政收入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金鄉縣先后重金聘請上海同濟、北京土人、艾喬雷安國際等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機構,為金鄉生態建設規劃“操刀”,確保了生態規劃既統攬全局、緊扣“誠信蒜都、生態水城”的功能定位,又緊密結合金鄉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淀和河流穿城而過的獨特自然存在,真正體現了金鄉“水城一體”的獨特風貌。通過運用前瞻性的規劃理念,該縣先后大手筆編制了城市水系及重點地段水域景觀概念規劃、濕地公園概念性規劃和綠地概念性規劃及多項子規劃,使“生態水城”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梯次推進,走出了一條富有金鄉特色的生態建設發展之路。

        大氣魄打造城市“綠肺”

        漫步于繞城濱河大道,金濟河畔垂柳依依,路旁綠草茵茵,晨練的人們在綠樹鮮花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或隨著動感音樂翩翩起舞,或踩著鵝卵石小道緩跑……人們充分享受著金鄉現代生活的快慰與滿足,昔日垃圾遍地、臭氣熏天的金濟河,已經成為居民休閑、健身、娛樂的城市花園。

        金濟河的治理只是金鄉打造城市“綠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金鄉縣以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省綠化模范縣”為目標,相繼啟動“九湖五河”景觀綠化,加速構建“河湖貫通、濕地相連、城水相依、親水休閑”的生態蒜都、魅力水城。同時,這個縣按照“修一路,綠一線,成一景”的原則,對老城區集中展開“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破硬造綠”的同時,對新城區、東城區全部實施高標準綠化美化,道路修到哪里,綠化景觀就延伸到哪里,目前,城區逐漸形成了“500米服務半徑”的綠化格局,市民每出行500米,就可以走進一處公園綠地,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83%,城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28.86平方米。

        大手筆編制鄉村“綠網”

        如今,行走于蒜都大地,田野流彩溢翠,“綠色長廊”綿長延伸,一座座村莊園林化、一幢幢農居景觀化、一片片景點多樣化……美麗鄉村的風景隨處可見。

        生態建設的核心是城區,關鍵是鄉鎮,難點在農村。為破解這一難題,金鄉縣緊緊圍繞“一城、三網、五區、多點”的總體綠化布局,以縣域大綠化攻堅會戰行動為總牽動,重抓治水、擴湖、增綠、融文“四篇文章”,強化行政推動、市場運作、群眾參與“三力并舉”,推動路網、林網、水網“三網同建”,實施城區、園區(景區)、村莊(社區)“三區共綠”,積極構建覆蓋全域的林業生態體系,全力打造水系治理的樣板區、人文生態的示范區。截止到目前,全縣以水系造林為重點共完成成片造林3.7萬畝,新建農田林網25萬畝,完善農田林網30萬畝,新建綠色通道160公里,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7.8%,林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基本形成“城市園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村莊花園化”的城鄉綠化格局。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