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記者日前獲悉,在氣候大會期間,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等多家聯合國機構將于12月1日首次向全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報告》,褒揚中國在沙漠治理、消除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積極行動與巨大貢獻。屆時,我國近30年來在庫布其地區探索形成的100余項生態修復核心技術及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將成為繼中國核電(9.54,-0.08,-0.83%)、中國高鐵之后的又一張走向世界的“國際名片”。
此次大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等多家機構將舉辦專場論壇,重點展示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莊嚴承諾;分享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推廣中國庫布其沙漠治理、生態修復的技術和模式,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防治沙漠化、應對氣候變化和消除貧困的能力建設,并使之成為重要的試驗、示范基地和外事參觀基地,以此推動全球生態文明理念和能力建設國際合作,助力2015年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特別是2030年全球土地零退化目標的實現。屆時將有150余名中外政界、學界、生態治理界高端代表出席。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獲悉,近年來,通過“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的平臺式PPP合作機制,杭錦旗政府依托治沙“領頭羊”億利資源集團打造出名揚世界的生態治理“庫布其模式”。億利資源集團積累了1000多種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種質資源,建成了中國西北最大的種質資源庫,創新了“氣流法植樹”等100多項沙漠生態技術和100多種“沙漠生態工藝包”。
作為“庫布其模式”的核心,生態修復核心技術備受世界矚目。記者從億利資源集團了解到,2011年,億利資源集團在庫布其沙漠開發了100兆瓦的集“光、電、草、牧”于一體的太陽能光伏產業,一期10MWp太陽能發電站已經并網發電。在沙漠地帶,光伏電池板可遮風遮蔭,促進植物生長,并可為散養的羊和雞提供庇護,而禽畜的糞便又可提供有機肥料,改良土壤,使沙化土地得到修復。目前,庫布其二期200MWp項目已獲審批,正在全力建設中。二期規劃建設庫布其1GW生態光伏扶貧項目,屆時年可發電15億千瓦,治沙規模可達200平方公里,幫扶貧困人口1萬人。
另據了解,擁有微煤霧化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億利資源集團目前正在協同推進光熱發電產業。太陽能光熱發電站需要有備用融鹽熱源,同時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接入,而微煤霧化技術恰好可以和熱發電技術銜接,互為功用。億利資源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以清潔能源為特征的億利資源新能源板塊將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為高新技術產業參與治沙與扶貧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經過27年的不懈探索與艱苦奮斗,億利資源集團累計修復了1.27萬平方公里的沙漠,使庫布其的沙塵天氣減少了95%,生物種類增長10倍,降雨量增長5倍,沙丘高度下降50%,治沙行動解決了100多萬人次的就業問題,帶動逾10萬沙區農牧民脫貧致富,并系統化發展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能、生態工業”的“六位一體”沙漠生態產業體系。在2015年7月舉辦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來自非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和政府官員感嘆,“庫布其模式”的技術儲備與商業模式已經可以大規模輸出并造福全人類。
“我們不僅吸納了最先進的技術,還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找到生態、產業、民生的利益平衡點,讓產業化治沙的模式可持續、可推廣。”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表示,“庫布其模式”既綠化了沙漠,又發展了沙漠種養殖業,還創造了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在這一商業模式下,不僅光伏產業有投資效益,也促進了生態修復的效益,其中生態收益可占到光伏收益的20%多,這讓治理沙漠、修復生態成為一個“錢”景可期的大生意,大大提高了可持續性和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