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麓蒼莽、溪澗鏤錯、河渠縱橫、井滿泉瀠……”歷史上,北京境內有大小河流200多條,濕地面積在20世紀60年代曾達到12萬公頃,80年代仍有7.5萬公頃。
但是,隨著北京城區不斷擴張,人們開始向濕地索要水源、糧食,甚至建設用地。截至2008年底,北京濕地面積僅剩5.14萬公頃,與此同時,濕地污染和泥沙淤積嚴重,生態功能逐漸衰退。為了涵養這寶貴的“生命之源”,近年來,北京市加大濕地保護與恢復力度,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濕地保護面積逐步擴大
蘆花千頃,百鳥徘徊。位于北京延慶的野鴨湖,如一顆明珠,鑲嵌于八達嶺長城腳下,與官廳水庫為伴。3月,北京氣溫快速上升,候鳥也來得早,野鴨湖濕地公園比往年提前半個月對外開放。
方春是該公園環境教育中心副主任,也是一名鳥類觀測員,有著十余年的觀鳥經驗。在湖畔,他興奮地拉著記者說:“瞧,那邊有只大天鵝,是前幾天遷徙掉隊留下的,我們為了留住它,找了一只小天鵝陪伴它。”方春口中的小天鵝是前幾年受傷折翅被公園收養的。
提到鳥,方春如數家珍:“像游禽,比如天鵝、野鴨,它就喜歡在湖里,像涉禽,比如鷺類的,就喜歡在水淺的地方……”前段時間,他在公園驚喜地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這是在北京地區首次發現疣鼻天鵝。
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孫勝利告訴記者,從2005年到2015年,野鴨湖的鳥類種類從233種增加到了295種。10年來,累計修復濕地面積2萬畝,高等植物由357種增加到472種。“濕地生態環境好了,其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防風固沙的生態功能明顯提升,流入濕地的Ⅳ類水,流出濕地時能達到Ⅲ類標準。”
野鴨湖是北京擴大濕地保護面積的一個縮影。近些年,北京建立了野鴨湖、漢石橋等6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1萬公頃;建立了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和房山長溝國家濕地公園等3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批建了懷柔區琉璃廟、大興長子營等7個市級濕地公園,總面積2400余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