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5月18日電(魏靜齊慧蓮)吉林省林業廳18日介紹,《中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已經通過了專家論證,這標志著中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由于人為活動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破壞,野生東北虎豹棲息地日益萎縮。上世紀70年代末,全球野生東北虎已減少到200只左右。1998和1999年,中俄美三國專家聯合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境內東北虎僅存12-16只、東北豹7-12只。
隨著中國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自然保護區建立,特別是吉林、黑龍江兩省上世紀90年代中期實施全面禁獵,東北虎豹棲息地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野生種群得到恢復。2012年-2014年,北京師范大學和吉林省林業廳通過紅外設備監測發現,吉林省東北虎已恢復到27只,東北豹恢復到42只。
科學研究顯示,野生虎豹種群雌性需要達到50只以上,才能確保百年內種群安全繁衍。
吉林省林業廳介紹,目前中國野生東北虎豹種群分布跨越吉林、黑龍江兩省,保護工作仍面臨諸多難題。東北虎豹活動區域涉及兩個省份的多個林業局﹑林場﹑市﹑縣﹑鄉鎮﹑村屯﹑自然保護區等,自然資源資產多部門、多行政區管轄,保護和管理條塊分割,體制機制不順,管理不到位。另外,區域內耕地、參地、牧場、水庫、工礦企業、公路鐵路穿插,虎豹棲息地碎片化問題突出,壓縮和分割了東北虎豹生存空間,虎豹傷害人畜事件也時有發生。
4月8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會議,部署以吉林省為主、黑龍江省配合開展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5月4日和15日,召開了兩次"東北虎國家公園規劃方案協調會"。5月16日,中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通過專家論證。
吉林省林業廳表示,對于中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建設,將以保護與恢復東北虎豹野生種群和棲息地為核心,以天然林全面禁伐和國有林區林場改革為契機,以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系統修復、整體保護、共建共享,把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國際野生動物保護負責任大國形象展示的窗口、野生動物保護和國際合作的典范。
據介紹,擬建立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范圍劃定,按照野生東北虎豹主要棲息地、擴散廊道和潛在分布區、生態系統完整性和自然性、盡量避開人口稠密區和經濟活動頻繁區、與東北虎豹種群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原則,范圍涉及吉林省和黑龍江省,以吉林省為主。其目標是形成穩定的種源地,實現東北虎豹種群重返歷史分布區并定居繁衍,構建生態保護與群眾受益共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