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邦邦”的工廠也可以像“彈性的海綿”一樣“自由呼吸”雨水。記者昨天從無錫市高新區規劃局獲悉,為最大限度降低工業地塊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區內重點項目三星SDI地塊將試水“海綿工廠”建設,將雨水的“滲、滯、蓄、凈、用、排”理念落實到實際工程中。目前,項目方案已最終敲定,預計6月份正式動工。
三星SDI地塊位于新華路與錫欽路交界處,廠區四周分布有兩條管徑分別為800毫米和1000毫米的市政雨水管。但根據測算,這兩條管道并不能滿足工廠運轉時排水的需求。“傳統廠區建設多采用地面硬化、雨水直排方式,一下暴雨,流經工廠的雨水通過管網直接排入河中,河水漲勢很快,而且水污染加劇。”加強“低影響開發”,高新區拿出了一張“海綿工業區”的藍圖——變廠區門口的綠化帶為天然雨水滯留池。據規劃部門介紹,三星SDI地塊沿新華路路段將挖出一條下凹式綠地,采用植草溝與滲管相結合的建設方案。降雨量不大時,雨水通過植草溝排出;當植草溝水位達到最高水位時,配水井中滲管的閘門打開,雨水由滲管排出。同時植草溝設置溢流管,與市政管相接,確保植草溝水位不超過最高設計水位。“這就是工廠會呼吸的‘海綿體’。”
“不僅直接入河的雨水減少,‘海綿體’還將截留雨水中的泥沙,吸收部分磷和氮,有效緩解工業集中區河水的污染問題。”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高新區將建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在項目前期規劃、工程實施時,嚴格把控綠色建筑和節能標準,全面推進“海綿工廠”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