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工程造價 » 正文

      海綿城市遇融資困境:補貼趕不上建設 PPP參與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22  

        

        連續強降雨再次讓武漢市民在市區“看海”。“但網上的調侃歸調侃,很多市民還是反映,城市道路積水在內澇后比以往減退快了。”北京一位城市應急管理專家向記者表示。

        武漢是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之一。“海綿城市建設對緩解城市內澇肯定是有用的”,上述專家說,“只不過最近的暴雨天氣過于極端。”

        “沒有海綿城市建設照樣會發生城市內澇。”反城鄉硬化運動發起人劉波說。他從十幾年前開始在國內倡導海綿城市,并認為恰恰是與海綿城市相反的建設理念加劇了內澇。

        大規模的海綿體建設正方興未艾。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首批海綿城市試點中,近一半城市的排水管道長度、公共綠地面積等市政設施建設與其GDP水平不匹配。

        今年4月,又有14個城市進入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范圍,還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借助PPP模式開工建設海綿城市,但其中的資金騰挪、方案設計也在火熱展開中“試錯”。

        理念相反的防澇措施

        7月2日,一場130毫米雨量的降雨襲擊了湖南省常德市,造成多處路段內澇積水,城區交通混亂。而就在一年前,常德市剛剛成為國內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同樣在此輪強降雨中發生內澇的海綿城市試點并不止常德一地。

        “在成為海綿城市試點前,常德市走的是大規模開發、路面硬化的城市建設老路。”劉波告訴記者。

        “中國是季風性降雨,每天達200至300毫米的降雨,這些降水不可能通過管道解決,這是不可持續的。”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研究院院長俞孔堅認為。

        除了構建排水管網、堤壩的工程思維,俞孔堅還認為,分割的政府管理體制也導致了水問題,“水系統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水和土分離、水和城市分離、排水和給水分離、防洪和抗旱分離。”

        6月20日,江西省鄱陽縣濱田水庫泄洪道河堤因昌江洪峰通過,水位急劇上升,向陽圩堤出現寬100米左右的潰口。

        “在此之前,鄱陽縣所屬的上饒市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水利建設,興修水利工程,加高加固堤壩,但這些并非海綿城市理念,”劉波認為,“海綿城市理念首先是將洪水資源化,而傳統水利設施是以工程化抗洪”。

        傳統的人才理念、產業支撐已無法滿足新的需求。“以往強調快排的城市排水系統建設注重水平方向設計,而對海綿城市需要的豎向設計經驗不足。”劉波說。

        2015年8月,武漢市入圍海綿城市試點后舉行的培訓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建議武漢市打造地下深隧儲水系統,也即在地下45米處建設容量為數十萬甚至超過百萬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但至今解決方案仍未出臺。

        劉波介紹,“湖南省沒有一家具有甲級資質的設計單位有能力單獨承接海綿城市設計,常德市方案的設計方是一家老資格的城市設施設計單位,而這是傳統‘灰色設施’設計的代表。”

        上述北京的城市應急管理專家介紹,海綿城市就是要反思和扭轉“灰色設施”的理念。“但有些城市仍舊是把市政道路、管網等灰色設施建設‘包裝’成海綿城市。”劉波說。

        融資困境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譚術魁2015年對首批海綿城市試點中的14個進行了評估,他通過比對認為,7個試點的市政設施建設無法匹配其經濟水平,需要加大海綿體建設。

        在譚術魁的研究中,市政設施包括排水管道長度、公共綠地面積、防洪堤長度、公園面積和排水管道密度等。

        但錢從何處來是個問題。中央財政專項獎補標準為: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

        “三年建設期的中央資金只有十幾億元,但很多試點提出的建設規模都是百億以上。主要融資模式是地方投資平臺借債,這導致本應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卻增加了地方政府債務。”劉波說。

        7月1日,北京海綿城市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海綿控股)發起的聯合體,與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管委會簽約,成立江東新區海綿城市及地下管廊的建設運營主體。

        在此之前,北京海綿控股聯合體先后簽約河北望都經濟開發區(一期)、唐山高新區的海綿城市及地下管廊項目。北京海綿控股方面介紹,這些項目的戰略投資協議總額達200億元以上,2016年落地實施項目近5億元。

        “北京海綿控股的市場定位為PPP模式資本金提供商。國內一個試點地區完成項目招標后卻4個月無法進場,原因就在于沒有準備好資本金。”北京海綿控股董事長李國棟說。

        李國棟介紹,北京海綿控股設計了兩種海綿城市建設的資本通道,包括“海綿控股+央企+基金”的資本模型,以及其自身主導的“協議存款+商業保理+境外保函+基金”的模型。

        劉波認為,海綿城市建設中社會資本難以進入,部分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不愿意放棄平臺公司的控股權,從而減少分紅和治理架構中的話語權。

        但地方政府也希望通過海綿城市PPP項目獲得額外效益。“PPP項目如果不和產業掛鉤很難持續發展,我們去一些地市洽談,地方政府的引資標準很現實:能給當地帶來什么產業、如何形成稅收回哺。”李國棟說。

        政策推手

        2013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了建立海綿城市的重要性。2014年和2015年,住建部先后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試行)》。海綿城市迅速從規劃理念落地為政策。

        “海綿城市首先是為了解決城市內澇,但到目前為止,第二批中央試點城市還未開始建設,第一批試點只是有限建設,有的試點項目只有二十多平方公里,緩解內澇能力自然有限。”劉波說。

        習近平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新版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增加了排水管道入廊的技術規定,從而實現了海綿城市與地下管廊綜合建設。

        除了緩解城市內澇,海綿城市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雨水凈化。有資料介紹,北京7月20日前的道路雨水完全棄流。“由于國內滲透、蓄留材料品種單一,因此在目前的海綿城市建設中還無法實現雨水凈化功能。”劉波說。

        而在武漢等地試點中,也在測算初雨棄留的季節與時段,并嘗試建設道路綠化帶的初雨棄留設施。

        “海綿城市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綜合利用草地、湖泊等自然物和人工設施。”北京一位城市應急管理專家說,當出現暴雨情景時,可以增建排水泵站或修建地下調蓄庫、實施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等手段進行應急管理。

        “一些極端天氣是歷史罕見的,并不能以這些極端現象為標準盲目提高海綿城市設施標準,而是要結合各地的地質水文條件,以及實際經濟水平進行設計。”他說。

       
       
      [ 工程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工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