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深圳市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觀摩會在前海自貿大廈項目成功舉行,千余名來自深圳各建筑企業的從業人員到項目現場進行了觀摩交流。
據悉,建設比肩國際一流的低碳綠色標桿城市,一直以來是前海發展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作為前海自貿大廈項目的承建商,中建三局積極響應號召,將綠色建造貫穿工程施工的整個生命周期,致力于將該工程打造成為前海地區首屈一指的低碳綠色標桿建筑。
“海綿城市”讓工地自由呼吸。“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遇到下雨時能夠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在干旱缺水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改變傳統大管子以快排為主的雨水處理方式,讓城市如同生態海綿般舒暢地呼吸吐納。
中建三局建設者們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在項目辦公區、生活區等大面積種植草坪、鮮花和樹木,合理設置植草溝、下凹式綠地、景觀水池,廣泛鋪設植草磚、廣場磚,增加雨水下滲,并在地表下方設置了雨水回收裝置,加強雨水的回收利用。此外,項目團隊還設置了三級沉淀池用于收集總平面雨水,在大樓內部設置六級沉淀池,用于收集建筑廢水,地表雨水及建筑廢水回收率達到80%,所回收的水用于路面沖洗、現場噴淋系統、樓層施工用水等,形成了一個閉合健康的水循環系統,既節約用水又降低了生產成本。據項目管理團隊介紹,項目綠化面積占施工場地總平面面積的53%。
立體化舉措孵化綠色生態建筑。除引入“海綿城市理念”,打造“海綿工地”之外,項目團隊還通過制定和實施一整套立體化措施,努力將前海自貿大廈打造成為綠色生態建筑。
據介紹,項目臨電100%采用正式線路替代臨時照明線路,避免二次布線;臨時用水管100%采用永久消防管,減少浪費;采用BIM技術對總平面進行一次性策劃分階段布置,場地利用率達95%;利用負一層作為倉庫、材料堆場,增加使用面積約2600㎡;運用BIM對管線綜合布置、鋼筋、鋼結構、砌體排磚進行模擬,減少施工現場切割造成的浪費,避免二次返工,節約材料;配置自動監測降塵的高層建筑垃圾垂直運輸通道,大大降低垃圾運輸產生的揚塵;項目西側設置鋼板路,鋪設簡便、快捷,縮短工期,實現100%回收利用。鋼板路占臨時施工道路的45%。采用噪聲揚塵監測儀聯網裝置,對監測點的噪聲揚塵數據進行全天候全時段自動采集,并監測PM2.5和溫度,當PM2.5超過限定值時,噴淋系統自動報警并運行。項目100%使用節能燈具;使用空氣能熱水器,耗能僅為電熱水器的1/4;使用太陽能燈,利用非傳統能源,節約照明用電15%。
由于項目玻璃幕墻將100%采用具有優異隔熱效果和良好透光性的low-E玻璃,不僅大大降低建筑能耗,還可以營造柔和、舒適的光環境,而大廈的車庫沖洗、綠化灌溉、水景補水、衛生間沖廁用水均由市政中水引入進行供給,空調冷凝水通過回收并儲蓄在地庫的消防及空調補水合用水池內作為空調冷卻塔補給水源……大廈建成后,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真切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福利,享受健康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據項目經理鐘文貴介紹,工程已于7月20日喜封金頂,將于2017年正式交付使用,屆時一座會呼吸的綠色生態建筑將傲立伶仃洋畔,中建三局的建設者們也將用行動為國家新一代改革開放的戰略高地——前海蛇口自貿區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探索蔚藍式可持續發展之路貢獻巨大力量。
據了解,本次活動旨在發揮前海自貿大廈項目在建筑節能減排工作中的導向引領作用,推進深圳市建設工程綠色施工創建工作。觀摩會前后持續3個小時。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質量安全監督處處長劉昕,深圳市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總工謝衛兵,前海管理局規建處副處長、新城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姚衛城,深圳建筑業協會會長尹劍輝,前海開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胤華,中建三局南方公司副總經理、深圳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姚睿等出席了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