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西北最重要的生態屏障,由于生態破壞嚴重,2015年9月環保部對張掖市等三部門進行了約談并要求整改,而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上個月底剛剛結束對甘肅省的督察后發現,祁連山生態破壞問題依然嚴重,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遭受掠奪式開發,而問題又長期得不到解決,記者隨同環保部生態、遙感、監察等多位專家一起赴祁連山進行了調查。
央視記者陳允濤:我現在的位置是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旁邊這條河流叫黑河,順著這條河,祁連山的雪水滋潤了整個河西走廊。然而現在黑河已經退化成只有2、3米寬的一個徑流,那么黑河水真的只有這些流量嗎?順著鏡頭的方向能看到,大部分水量被一個水電站截流了。
作為西北地區最主要的涵養水源區,祁連山擋住了來自北方的風沙,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成為整個河西走廊的“生命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黑河是保護區內最主要的水源,近年來在這條河上架起了近10座水電站,基本都是采取攔壩建庫,用山洞進行引流的方式來發電,徹底改變了水流的走向,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和《環評法》的要求,水電項目在運行中都必須向原有河道下泄一定的生態水,但為了盡可能多地用水發電,在記者所調查的兩座水電站中,對于法律規定放生態水的要求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