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是春寒料峭,出門已俱是看花人。游客擠爆雞鳴寺,游客擠爆武大,朋友圈里,小伙伴美美的踏青照,背景也是一堵堵人墻。出門踏青吧,處處是人海;宅在家吧,辜負大好春光。
那么問題來了,到哪兒看花,才能又看到美景,又能拍到美照,又躲開賞花大部隊呢?近日,記者探訪位于長江北路的新龍生態林,發現這座未來我市最大的“綠肺森林公園”,已經初具規模。
新龍生態林是常州地區最大的生態林工程,總用地面積為540公頃,東西長9.7公里,南北寬最大為928米,一般為500米。南北向的九條道路把公園分成十個地塊,德勝河、藻江河穿園而過。面積約289.5公頃的一期工程目前基本建成,其中去年建成對外開放、占地380畝的生態林啟動區,已經碧妝初成,海棠春塢、落櫻繽紛、水上花園、紅葉敘秋、荷塘月色、鴻雁樓、觀鳥亭等12個景點點綴其間。西區共種植喬木6萬多棵,包擴常綠樹2萬多棵和落葉樹4萬多棵,共計200多個品種。
生態園的森林中,草地上,溪流邊,花朵繁茂、野趣盎然。“那些紫色的花,是薰衣草嗎?”“不像薰衣草啊,是不是蝴蝶花啊?”新龍生態林里,一朵朵紫色小花,吸引了游客的注意。
這種花名叫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形和顏色都沒有什么特異之處。如果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卻以多制勝,春天里,和風吹拂,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連成奪目的花海。
公園里的早櫻和紅花玉蘭也已經開花了,路邊的海棠正含苞待放。
施工方常州龍城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綠化工程師朱明杰向記者介紹,市民一年四季都可以來新龍生態林看花,春天有桃李、海棠、鳶尾、櫻花,尤其是櫻花,光啟動區就有七百多棵,想看櫻花雨,無需趕赴外地。二期主打櫻花,各個品種的櫻花花期也各不相同,從二月下旬至四月下旬,市民都可以在櫻花樹下品味春意。夏天有荷花、紫荊、木槿,偷得浮生半日閑,在園區的竹林中飲茶品茗最適宜。秋天,有桂花、茶花、夾竹桃,帶上愛人,漫步在楓林,也別有一番滋味。孤傲的梅,那是冬日蕭瑟里一抹明亮的慰籍了。
詩意棲居“森”呼吸:市域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
城市走進森林,森林擁抱城市,不再是遙遠的夢想。2016年,我市要創國家森林城市。其中,市域森林覆蓋率要達到35%以上是一項“硬指標”。眼下,一場創森攻堅戰,已在新北區打響。
去年,新北區緊緊圍繞市政府有關創森工作要求和部署,以五大工程為抓手,多次組織召開了創建工作協調會、碰頭會,層層抓落實,全力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新北區2014年度五大類工程10項建設任務中,除了郊野公園建設項目剛完成規劃設計和開工建設,未能完成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其余9項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森林生態屏障建設工程,大幅提升農田林網化水平,2011~2014年,全區新建、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4萬畝。城市綠化家園建設工程,建成6個省級綠化示范村,森林建設面積6000畝。生態景觀廊道建設工程,完成通江路、龍江路高架地面段綠化,總長17公里。長江沿岸生態防護林建設項目已經全部完成。藻江河綠化工程區政府計劃投資37732萬元,工程全長19.5公里,結合新龍生態林、三江口、珠江路商務區等區域實施河道生態綠化和環境提升工程,打造新北區生態宜居的水上長廊。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位于春江鎮錄安洲的濕地公園,規劃面積1500畝,已經完成建設。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區農業局每年投入213萬元,用于農村道路森林撫育和管護,城建局每年投入2644萬元,用于城市道路森林撫育和管護。同時,對現有26240畝生態公益林均已落實了管護主體、管護經費和管護責任。
2015年是創國家森林城市的關鍵一年,新北區將進一步推進這五項工程。其中,建設新龍生態林二期工程,建成羅溪中心公園,梅林村委公園,都將是讓市民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