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 » 正文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將出爐 傳定位有較大調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4-04  

        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宏觀上已成為國內發展的頂級戰略之一。自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一年有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將其列為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并列的三大經濟帶戰略。但由于京津冀三地定位及利益協調牽涉面極廣,頂層設計的困難比預期的要大,據稱相關規劃綱要改了十幾稿,仍有爭議。據報道,經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審議研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將于近期發布。

        據知情人士透露,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本原則,早在今年2月10日由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就定下了基調。

        新華社當天報道說:“習近平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思路要明確,堅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舉措。方法要明確,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從目前媒體報出的《綱要》內容看,據知情人士稱,從來沒有哪一個規劃綱要如此細致,力度如此之大,細致到哪些企業搬到哪個區域、每一條路修到哪里都寫得清清楚楚,而且有每年的進度表,有問責舉措。如產業轉移方面,《綱要》明確列出北京二環內、三環內企業要轉移多少。交通一體化的清單會具體到現在北京、天津、河北有多少斷頭路,怎么解決;交通部、鐵道部、交通廳委、民航總局分別承擔什么責任。此外,《綱要》還確定了2015年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有很多行政壁壘和重大項目,在高層協調下,將會“出人意料地加大推進和落地”。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宗國英稱,《綱要》對地區發展的約束比“十二五”規劃還厲害,針對性更強。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信息項目的負責人之一、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這些信息顯示,對于存在頗多爭議和難點的京津冀一體化,中央干脆大包大攬,從戰略到實施細則再到具體工作做了通盤設計。下一步,就是三地政府如何操作和執行的問題了。從目前的觀察看,各個地方對此《綱要》的態度很復雜,熱切、急迫同時又很糾結。

        中央頂層設計具體到細節規劃

        據報道,即將出臺的《綱要》對與原來京津冀三地上報的“北京四中心、天津四中心、河北五中心”定位進行了較大調整。除了北京保持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四個中心地位不變外,天津的定位調整為一個基地三個區,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定位調整為四個基地,主要涉及到產業轉型升級、商貿物流、環保和生態涵養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據參與《綱要》編制的人士說,“調整后強調只有北京這個中心,多中心就等于沒中心”,頂層設計更加重視三地的錯位發展。

        北京四中心定位確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方向開始明晰起來。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符合首都戰略定位的功能和產業,要進一步調整提高,不符合的則要依法疏解。“2015年北京下決心疏解一批教育、醫療項目,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外輻射。”2015年北京將出臺一份“疏解”清單,內容包括疏解一批制造業、一批中心城區批發市場、一批院校、一批醫院,以及若干個行政事業單位。

        在產業發展布局上,北京的思路已明確:原則上不再發展一般制造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及節能環保朝陽產業。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