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棟高層建筑向下俯瞰,地面上是一片幾乎完全浸沒在雨水中的小汽車。這樣的圖景是2013年5月13日那場特大暴雨給南寧市民留下的記憶。出難題的不只是大暴雨。2010年10月以來,持續的少雨或無雨天氣造成廣西近九成的地區出現氣象干旱。其中,南寧市成了全區干旱的重災區,全市有9個縣區降水量不到5毫米。
為了改善民生、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南寧市審時度勢、積極申報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變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促進城市順暢吐納呼吸。2015年至2017年,南寧計劃投資95.19億元,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內河水系等具備改造實施條件的區域和項目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工程建設,打造總面積為60.18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494個示范項目。
何為海綿城市?
城市就像海綿 讓水的遷移更加“自然”
如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成為近年來南寧市政府的重要民生議題,申報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打造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是解決這一城市疑難雜癥的妙方,也是南寧市在更高層次上未雨綢繆、高瞻遠矚之舉,是自我加壓、奮力提升南寧首位度的重要決策。
什么是海綿城市?這是近年來國家在城市建設中大力倡導的新模式。通俗地說,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具體來說,就是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海綿城市試點申報工作,成立了領導工作小組。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余遠輝,市長周紅波對申報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全力以赴做好申報工作。市領導從答辯團隊組建到方案制訂,從主報告起草到匯報材料修改都悉心指導,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審定方案。
我市的申報工作得到了自治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自治區政府、財政廳、住建廳、水利廳多次向國家有關部門匯報南寧市的優勢和迫切需求,溝通交換意見,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同時,派出專家具體指導南寧市的申報工作。
此外,南寧市已經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決定》《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制度,對總體目標、重點工作及項目立項、土地出讓、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將進一步完善政策和機制,出臺相應的標準、規范,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
為什么要申報?
條件得天獨厚 與城市發展戰略相一致
南寧市建設海綿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海綿城市的理念更與南寧長期的城市發展戰略不謀而合。
南寧擁有“中國綠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以及城市節水突出貢獻獎等城市名片。2014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7.5%,建成區綠地率達36.64%,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達80%,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名列前茅。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張辰說:“南寧的綠化率在全國遙遙領先,也應該體現海綿城市的一些理念,如何使我們的綠不僅僅是綠,還要為滲蓄治澇創造條件。”
此前,由中央多部委組織的考察組在邕考察海綿城市建設時曾認為,南寧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多年的“綠城”“水城”建設使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極大提升,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極佳的生態本底。
事實上,近年來,南寧市還建成了一批海綿城市工程:作為南寧市城市規劃理念最新展示平臺的南寧市城市規劃展示館,結合自然地形特征依山而建,還實施了雨水綜合利用項目收集建筑屋面雨水,匯水面積為6600平方米,通過設置雨水蓄水池體積,實現全年雨水收集率達85.5%。根據南寧年平均降雨1302毫米,全年可收集雨水5800立方米。收集的雨水經過處理后,用于景觀補水、道路沖洗和綠化灌溉。
中房·翡翠灣小區、裕豐英倫小區因地制宜將小區內自然坡地雨水、居住區雨水結合起來,統一收集存儲,成功運用于居住區的景觀綠化用水。
南寧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寧市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以及近年來開展的治水規劃和內河補水、湖塘清淤、河道拓寬、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實踐,都為海綿城市試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何規劃建設?
建六大示范區 規劃近五百個示范項目
建設海綿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南寧市也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城市排水防澇基礎和應急管理能力需求,制定了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的既定思路——
南寧市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工程措施,充分發揮城市水系、綠地、道路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提高城市防洪防澇能力,削減城市徑流污染:在中心城區核心地帶劃定總面積為60.18平方公里的示范區;確定示范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徑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的目標;安排種類齊全、代表性突出的示范項目494個,涉及總投資95.19億元;繼續推進“中國綠城”提升工程和“中國水城”建設,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以法治思維來決策創建工作的重要事項,加大組織保障力度。
其中,60.18平方公里的示范區分為生態保護與修復示范區、內河水體污染綜合治理區、雨水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區等六大片區;494個示范項目含新建項目和改造提升類項目,涉及河流水系、公園綠地、公共建筑、居住小區、道路廣場等八大類型,明確了建立南方多雨地區城市雨水管控、節水治污、排水防澇、雨水資源化利用等多項示范內容。
按計劃,南寧市試點項目涉及海綿城市建設總投資為95.19億元。計劃設立試點項目專項配套資金,確保地方財政投資及時到位。同時,配合金融機構成立城市發展基金,推廣運用PPP等投融資模式,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計劃采用PPP模式融資的項目投資43.66億元,占總投資的45.87%。
能給城市帶來什么?
解決雨洪問題 引領南寧治水新的方向
建設海綿城市,讓南寧市的城市發展從理念到實踐都受益頗多,既是對南寧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有效檢驗,也為南寧加快改變傳統排水理念,改進排水防澇措施和方法,創新城市建設和管理模式提供寶貴契機。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封寧對此充滿期待:“海綿城市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內澇的問題,對整個城市的生態安全很有好處。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水的自然凈化包括城市的污水治理都可以通過配套設施來進行,這樣水環境的安全就有保障。”他認為,一方面,有助于解決雨澇等問題,減少對城市居民造成的影響,增強南寧快速城市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地區自然生態調節能力;另一方面,為解決南寧水問題提供新思路:有利于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和分布不均衡問題,有利于減少城市洪澇災害,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此外,將引領南寧未來城市治水的新方向:推進由災害管理向資源化、生態化管理的轉變,引導海綿型城市建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實現單一手段向全過程管理、綜合措施應用的飛躍。
帶隊赴京參加評審答辯決賽的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余遠輝說:“如果把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資格這份榮譽給予我們,南寧將嚴格執行國家批復的實施方案,以‘提頭來見’的擔當,確保如期實現試點建設目標,把南寧打造成為我國同類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優秀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