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A股市場出現劇烈波動,但海外資管巨頭卻加快了“跑馬圈地”的步伐。繼元盛投資在11月連發兩只中國私募基金后,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旗下貝萊德投資也于日前備案了其第二只A股私募基金。與此同時,內地公募偏股型產品的審批流程也在悄然提速,更有公募大佬公開呼吁全面加倉時機已至。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正處于“低估值+政策底”狀態的A股市場正迎來布局良機。此外,伴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加大,此前超低配A股的外資機構有持續結構性增配A股的動力,而這一趨勢并不會因為短期市場的動蕩而發生逆轉。
中外資產品備案提速
進入第四季度,外資私募布局A股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繼今年6月成功發行首只境內A股私募基金后,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旗下的貝萊德投資又于日前備案了其第二只境內產品——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6期。
而就在11月5日,另一家外資私募元盛資本在中國境內的獨資公司——元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同時完成了兩只產品——元盛中國多元化金選一號私募基金和元盛中國多元化金選二號私募基金的備案。
據統計,在近兩個月的時間內,外資私募備案新基金的數量已經達到6只。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富達、瑞銀資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等15家外資機構,在基金業協會登記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與此同時,內地公募偏股型產品的審批流程也在悄然提速。“最近監管層對偏股型基金,尤其是倉位在八成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可以說是一路綠燈,審批速度大大快于其他類型的產品。”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外資金開始布局行動
在今年10月份,全球股市出現大幅震蕩,北向資金亦一度罕見地出現了凈流出。不過,受到連續的利好消息刺激,11月份A股逐步企穩回升,境外資金也卷土重來,強勢上演V型反轉。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北向資金11月份的凈流入額達420.78億元人民幣,成為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僅次于今年5月份的資金凈流入月份。而在11月2日當天,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入額高達173.85億元,創下自滬港通開通以來的單日凈流入新高。
富達國際股票投資總監Catherine Yeung表示,從富達國際的角度來看,相對于其他國家以及和歷史水平相比,A股估值已經進入了相當具有吸引力的范圍內。“近日,我們的投資團隊和基金經理已經開始增持一些優質企業的股份。”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輪外資的加速布局除了考慮到A股的估值優勢,還源于資產組合的結構性增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在10月初發布的內部報告中表示,全球資產在美、歐、日、中四個經濟體的配置中,目前在中國的配置占比不到10%,美國的占比則超過50%。未來如果中國資產的持有程度完全達到其應有的水平,預計在美國的投資將占約40%,投向中國的資產占比有望達到30%。
“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地位及其金融資產,大多數全球投資者的中國資產持有量不足。過去一年,這一格局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最近外國投資者加快購買中國債券和股票。這些走勢反映了中國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中國市場的對外吸引力,主要全球指數也正逐步納入中國資產。”橋水基金在報告中稱。
內地公募積極看多
不少公募基金人士也高調宣布,加倉時點已經來臨。前海開源基金聯席董事長王宏遠此前曾公開表示,中國A股市場經過大幅度的風險釋放后,現在進入了安全區域,A股在未來三年相對漲跌幅將至少跑贏國際主要資本市場50%以上,中國將成為全球市場的一個相對避風港,中國資本市場值得堅定看好。
匯豐晉信基金表示,10月下半月以來,多項利好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除了財政減稅降費、央行定向降準、支持民營企業之外,針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不斷推出,包括化解股票質押風險、完善回購制度、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等。“此外,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領導集體發聲,顯示出高層對金融市場的重視,這對市場信心修復作用明顯。”
在金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剛看來,連續的強力政策利好和不斷落實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市場對政策紅利的共識將不斷趨于強化。“從歷史上來看,市場參與者大多會經歷從悲觀到狐疑,再到逐步認同直至高度響應的情緒修復過程,持續的財富效應再集聚現象,將令場外資金呈現出更大規模的如夢初醒般的積極入場效果。”楊剛表示。
長信基金認為,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未來市場將進入震蕩磨底階段,指數將在底部反復震蕩,并等待確認基本面和政策面的轉向,而當前是不錯的布局良機。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應選擇合適的標的,并堅持長期投資理念,以時間換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正處于“低估值+政策底”狀態的A股市場正迎來布局良機。此外,伴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加大,此前超低配A股的外資機構有持續結構性增配A股的動力,而這一趨勢并不會因為短期市場的動蕩而發生逆轉。
中外資產品備案提速
進入第四季度,外資私募布局A股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繼今年6月成功發行首只境內A股私募基金后,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旗下的貝萊德投資又于日前備案了其第二只境內產品——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6期。
而就在11月5日,另一家外資私募元盛資本在中國境內的獨資公司——元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同時完成了兩只產品——元盛中國多元化金選一號私募基金和元盛中國多元化金選二號私募基金的備案。
據統計,在近兩個月的時間內,外資私募備案新基金的數量已經達到6只。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富達、瑞銀資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貝萊德、施羅德等15家外資機構,在基金業協會登記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與此同時,內地公募偏股型產品的審批流程也在悄然提速。“最近監管層對偏股型基金,尤其是倉位在八成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可以說是一路綠燈,審批速度大大快于其他類型的產品。”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外資金開始布局行動
在今年10月份,全球股市出現大幅震蕩,北向資金亦一度罕見地出現了凈流出。不過,受到連續的利好消息刺激,11月份A股逐步企穩回升,境外資金也卷土重來,強勢上演V型反轉。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北向資金11月份的凈流入額達420.78億元人民幣,成為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僅次于今年5月份的資金凈流入月份。而在11月2日當天,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入額高達173.85億元,創下自滬港通開通以來的單日凈流入新高。
富達國際股票投資總監Catherine Yeung表示,從富達國際的角度來看,相對于其他國家以及和歷史水平相比,A股估值已經進入了相當具有吸引力的范圍內。“近日,我們的投資團隊和基金經理已經開始增持一些優質企業的股份。”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輪外資的加速布局除了考慮到A股的估值優勢,還源于資產組合的結構性增配。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在10月初發布的內部報告中表示,全球資產在美、歐、日、中四個經濟體的配置中,目前在中國的配置占比不到10%,美國的占比則超過50%。未來如果中國資產的持有程度完全達到其應有的水平,預計在美國的投資將占約40%,投向中國的資產占比有望達到30%。
“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地位及其金融資產,大多數全球投資者的中國資產持有量不足。過去一年,這一格局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最近外國投資者加快購買中國債券和股票。這些走勢反映了中國正在采取措施,提高中國市場的對外吸引力,主要全球指數也正逐步納入中國資產。”橋水基金在報告中稱。
內地公募積極看多
不少公募基金人士也高調宣布,加倉時點已經來臨。前海開源基金聯席董事長王宏遠此前曾公開表示,中國A股市場經過大幅度的風險釋放后,現在進入了安全區域,A股在未來三年相對漲跌幅將至少跑贏國際主要資本市場50%以上,中國將成為全球市場的一個相對避風港,中國資本市場值得堅定看好。
匯豐晉信基金表示,10月下半月以來,多項利好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除了財政減稅降費、央行定向降準、支持民營企業之外,針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不斷推出,包括化解股票質押風險、完善回購制度、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等。“此外,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領導集體發聲,顯示出高層對金融市場的重視,這對市場信心修復作用明顯。”
在金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剛看來,連續的強力政策利好和不斷落實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市場對政策紅利的共識將不斷趨于強化。“從歷史上來看,市場參與者大多會經歷從悲觀到狐疑,再到逐步認同直至高度響應的情緒修復過程,持續的財富效應再集聚現象,將令場外資金呈現出更大規模的如夢初醒般的積極入場效果。”楊剛表示。
長信基金認為,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未來市場將進入震蕩磨底階段,指數將在底部反復震蕩,并等待確認基本面和政策面的轉向,而當前是不錯的布局良機。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應選擇合適的標的,并堅持長期投資理念,以時間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