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消息:記者獲悉,2月5 日棕櫚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山東省萊陽市住建局簽訂了《萊陽五龍河流域綜合治理PPP 項目合同》。PPP 合作期 20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17年。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該項目順利實施后,將對公司2017 年及未來年度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中標20億元大合同 棕櫚股份瞄準PPP 市場蛋糕
記者從本次棕櫚股份發布的公告中了解到,公告稱早前公司已與山東省萊陽市住建局簽訂了《萊陽五龍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合同》。隨著公司收到了“五龍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的《成交通知書》,這確認了公司成為該項目的成交單位。
作為PPP項目,本次PPP合作期20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17年。成交價格為年財政補貼金額1.47億元,本項目建設總投資20億元;運營期運營養護成本1807萬元;折現率5.88%。棕櫚股份2015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44億元,因此該項目投資金額約占公司2015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的45.45%。棕櫚股份表示,該項目順利實施后,將對公司2017年及未來年度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獲得大宗工程的背后,其實棕櫚股份過去一年一直在謀劃爭奪PPP工程的市場蛋糕。本報記者在今年1月份曾報道過,去年12月26日,棕櫚股份簽署了《關于浙江新中源建設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擬以自有資金出資3.12億元,收購標的公司45%股權。2016年1到6月,新中源實現營業收入約14.91億元,凈利潤約5,291萬元。
對此,銀河證券中山營業部的分析認為,棕櫚股份收購新中源股權后,新中源建設可以直接參與到PPP項目中,在現有收益基礎之上,獲取PPP基建工程項目帶來的股權投資分紅,增強公司PPP項目的綜合盈利能力。反觀在本次收購以前,受資質和專業技術的限制,棕櫚股份過去承接的PPP項目,除了前期規劃與園林施工外,在土建、路橋、房屋建筑等環節,都需要引入其他建筑工程類企業。
早前棕櫚股份方面也公開表示,2015至2016年期間,棕櫚股份已公告PPP合同訂單79.81億元,新中源建設存量業務超過25億元,這些存量業務將大部分轉化為棕櫚股份以及新中源建設明后年的直接產值。因此,參股收購新中源建設,可以直接消化棕櫚股份近年來PPP在手訂單和未來潛在訂單。在不斷承接PPP工程的基礎上,公司在生態城鎮建設端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長遠目標是成功轉型為“生態城鎮運營商”。
募集資金+項目落地有助于業績增長
眾所周知,公私合營模式(PPP)是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自2015 年以來,包括中山以及全國各地多個城市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引入PPP模式。
不過記者也同時了解到,PPP 項目存在前期資金投入較多,回收周期相對較長的特點,因此募集資金也成了棕櫚股份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公開資料顯示,去年9月份棕櫚股份公開發行7.8億元公司債;同年11月份通過定增方案,募資近10億元全部投入到畬江園區服務配套項目及梅縣區城市擴容提質工程PPP項目。早前有受訪券商指出,不同渠道的融資進一步增強了棕櫚股份的資金實力,為其將來PPP項目承接及業務轉型奠定基礎。
至于業績方面,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59億元,同比下降11.5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0.85億元,同比增長123.15%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股。對于前三季度盈利的大幅增長,棕櫚股份表示,一方面受益于國家營改增的影響,營業稅金及附加較上年同期下降,另一方面PPP項目逐步落地實施,生態城鎮業務有序推進,對外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增長。公司預計2016年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億元至1.5億元,每股收益0.07元至0.11元。記者留意到,相比起2015年四季度以及2016年一季度每股收益呈負數的情況,2016 年有望成為棕櫚股份扭虧為盈的一年。
(來源:中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