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全文10370個字符,堪稱“商譽萬言書”。
這是一份非常值得點贊的文件,不僅是因為篇幅長、所涉及的問題重大,關鍵在于文件內容非常專業,堪稱教科書級別防雷指南:直擊要害、干貨滿滿。
根據相關內容,這份文件的用意在于“為強化商譽減值的會計監管,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督促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勤勉盡責、規范執業,提高資本市場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研讀文件內容,面包君相信以上絕不是空話套話。如果文件內容果真能不打折扣的認真落實,不僅將極大的提升上市公司信披質量、財報含金量,也可能會對未來A股的并購和資本運作路徑產生相當深刻的影響。
摘錄其中兩段內容,體會一下什么叫做“針針見血、刀刀到肉”。
1)不得以業績補償承諾為由,不進行商譽減值測試;
2)公司應在財務報告(包括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季度報告)中披露與商譽減值相關的且便于理解和使用財務報告的所有重要、關鍵信息(包括可收回金額的確定方法、重要假設及其合理理由、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的預測期增長率、穩定期增長率、利潤率、折現率、預測期等)。
直接點名要求披露折現率,監管部門有高人!!!
商譽減值是利潤的大殺器,商譽減值測試涉及當前A股過半公司,茲事體大。
根據財報,截止2018年三季報,A股上市公司商譽合計約1.45萬億,在凈資產中的占比達到3.73%,涉及2076家上市公司。
根據財報數據統計,2017年,A股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總額已經達到366億,涉及上市公司超過480家。
2018年年報披露季即將到來,在監管層發布商譽減值風險提示之后,商譽問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截止當前,已經有超過50家公司的年度業績預告中涉及到商譽問題。這個年報季,商譽減值會成為引爆上市公司業績的地雷嗎?
1.45萬億商譽:主要形成于14至16年
無并購不商譽。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的規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梳理A股財務數據,商譽主要形成于2014年、2015年及2016年,這三年A股整體商譽增速超過了50%。在2015年牛市的催化之下,商譽增速達到峰值,高達96.37%。究其原因,是在上一輪牛市中,上市公司加大并購力度,各種資產紛紛注入上市公司。
分板塊來看,2014年及2015年,中小版及創業板商譽增速明顯高于主板。2014年,主板、中小版、創業板商譽增速分別約26.51 %、145.66%及234.72%;2015年,主板、中小版、創業板商譽增速分別約70.97%、150.01%及139.92%。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整理的各板塊商譽變化:
盡管,創業板商譽值較低,但商譽在凈資產中的占比最高。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三季報,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商譽值分別約7949億、3774億及2761億,在凈資產中的占比分別為2.35%、10.64%及18.62%。
分行業來看,按證監會門類行業分類,截止2018年三季報,住宿和餐飲業商譽在凈資產占比最高,達到50.95%。
另外,商譽在凈資產中的占比超過15%的行業還有“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四個行業,占比分別為40.44%、35.37%、20.4%及17.23%。
業績承諾到期高峰來臨:2017年商譽減值明顯上升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對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公司應當至少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2014-2016年是商譽形成的高峰期,而并購標的業績承諾期一般在2-4年,也就是說對于商譽減值的考驗會集中在2017年至2019年。
從各報告期來看,2017年商譽減值明顯上升。2017年,A股整體發生商譽減值366.1億,在凈利潤中的占比約0.99%。
分板塊來看,創業板商譽減值額在凈利潤中的占比最高。2017年,創業板、中小板及主板商譽減值額分別約125.44億、104.7億及135.96億,在凈利潤中的占比分別約13.42%、3.50%及0.41%。
分行業來看,按證監會門類行業分類,2017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譽減值額在凈利潤中的占比最高,約13.61%。
另外,2017年商譽減值在凈利潤中的占比超過5%的行業還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綜合”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分別為11.23%、10.82%、9.87%及5.21%。
2018年業績預告:58家涉及商譽
根據公開信息,截止2018年12月3日,有121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58家在業績預告變動原因中提到了商譽。
在這58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業績預告類型為虧損,其中,寧波東力、雛鷹農牧、恒康醫療、拓維信息及猛獅科技5家公司預計2018年虧損額在10億元以上。
以下為2018年業績預告中涉及商譽的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數據截止2018年三季報):
截止2018年三季報,賬面上有商譽的上市公司家數超過2000家,篇幅所限,只能羅列其中部分商譽在凈資產中的占比較高,或者凈資產為負且賬面有商譽的公司。
2017年年報,計提商譽減值的上市公司超過480家,篇幅所限,只羅列了部分2017年及2016年連續兩年都發生商譽減值的公司,其中有些公司從2015年到2017年連續三年都發生商譽減值,而且截止2018年三季報,賬面上仍然有商譽。
這是一份非常值得點贊的文件,不僅是因為篇幅長、所涉及的問題重大,關鍵在于文件內容非常專業,堪稱教科書級別防雷指南:直擊要害、干貨滿滿。
根據相關內容,這份文件的用意在于“為強化商譽減值的會計監管,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督促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勤勉盡責、規范執業,提高資本市場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研讀文件內容,面包君相信以上絕不是空話套話。如果文件內容果真能不打折扣的認真落實,不僅將極大的提升上市公司信披質量、財報含金量,也可能會對未來A股的并購和資本運作路徑產生相當深刻的影響。
摘錄其中兩段內容,體會一下什么叫做“針針見血、刀刀到肉”。
1)不得以業績補償承諾為由,不進行商譽減值測試;
2)公司應在財務報告(包括年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季度報告)中披露與商譽減值相關的且便于理解和使用財務報告的所有重要、關鍵信息(包括可收回金額的確定方法、重要假設及其合理理由、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的預測期增長率、穩定期增長率、利潤率、折現率、預測期等)。
直接點名要求披露折現率,監管部門有高人!!!
商譽減值是利潤的大殺器,商譽減值測試涉及當前A股過半公司,茲事體大。
根據財報,截止2018年三季報,A股上市公司商譽合計約1.45萬億,在凈資產中的占比達到3.73%,涉及2076家上市公司。
根據財報數據統計,2017年,A股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總額已經達到366億,涉及上市公司超過480家。
2018年年報披露季即將到來,在監管層發布商譽減值風險提示之后,商譽問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截止當前,已經有超過50家公司的年度業績預告中涉及到商譽問題。這個年報季,商譽減值會成為引爆上市公司業績的地雷嗎?
1.45萬億商譽:主要形成于14至16年
無并購不商譽。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的規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購買方對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梳理A股財務數據,商譽主要形成于2014年、2015年及2016年,這三年A股整體商譽增速超過了50%。在2015年牛市的催化之下,商譽增速達到峰值,高達96.37%。究其原因,是在上一輪牛市中,上市公司加大并購力度,各種資產紛紛注入上市公司。
分板塊來看,2014年及2015年,中小版及創業板商譽增速明顯高于主板。2014年,主板、中小版、創業板商譽增速分別約26.51 %、145.66%及234.72%;2015年,主板、中小版、創業板商譽增速分別約70.97%、150.01%及139.92%。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整理的各板塊商譽變化:
盡管,創業板商譽值較低,但商譽在凈資產中的占比最高。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三季報,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商譽值分別約7949億、3774億及2761億,在凈資產中的占比分別為2.35%、10.64%及18.62%。
分行業來看,按證監會門類行業分類,截止2018年三季報,住宿和餐飲業商譽在凈資產占比最高,達到50.95%。
另外,商譽在凈資產中的占比超過15%的行業還有“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四個行業,占比分別為40.44%、35.37%、20.4%及17.23%。
業績承諾到期高峰來臨:2017年商譽減值明顯上升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對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公司應當至少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2014-2016年是商譽形成的高峰期,而并購標的業績承諾期一般在2-4年,也就是說對于商譽減值的考驗會集中在2017年至2019年。
從各報告期來看,2017年商譽減值明顯上升。2017年,A股整體發生商譽減值366.1億,在凈利潤中的占比約0.99%。
分板塊來看,創業板商譽減值額在凈利潤中的占比最高。2017年,創業板、中小板及主板商譽減值額分別約125.44億、104.7億及135.96億,在凈利潤中的占比分別約13.42%、3.50%及0.41%。
分行業來看,按證監會門類行業分類,2017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譽減值額在凈利潤中的占比最高,約13.61%。
另外,2017年商譽減值在凈利潤中的占比超過5%的行業還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綜合”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分別為11.23%、10.82%、9.87%及5.21%。
2018年業績預告:58家涉及商譽
根據公開信息,截止2018年12月3日,有121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58家在業績預告變動原因中提到了商譽。
在這58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業績預告類型為虧損,其中,寧波東力、雛鷹農牧、恒康醫療、拓維信息及猛獅科技5家公司預計2018年虧損額在10億元以上。
以下為2018年業績預告中涉及商譽的上市公司相關信息(數據截止2018年三季報):
截止2018年三季報,賬面上有商譽的上市公司家數超過2000家,篇幅所限,只能羅列其中部分商譽在凈資產中的占比較高,或者凈資產為負且賬面有商譽的公司。
2017年年報,計提商譽減值的上市公司超過480家,篇幅所限,只羅列了部分2017年及2016年連續兩年都發生商譽減值的公司,其中有些公司從2015年到2017年連續三年都發生商譽減值,而且截止2018年三季報,賬面上仍然有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