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企業摸底工作相繼完成,科創板的落地正在加速推進。
近日,一名參與上海市科創企業征集的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相關政府部門收上來的信息表大概有1000家左右,收到表格的企業基本是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
上海證券報12月11日報道,科創板核心制度設計已進入公開征求意見前的關鍵時期。
12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轉制院所和事業單位管理、科研人員以“技術股+現金股”形式持有企業股權;同時,為輕資產、未盈利企業開拓融資渠道,并加快知識產權立法,打擊侵權。華泰證券認為,此舉有望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為高新技術初創企業帶來發展動力,或為科創板提供重大指引,有望加速其制度建立。
科創板目前的進展
據參與上海科創型企業征集的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整個上海市有接近2000家企業收到了相關政府部門下發的科創板企業信息收集表,但真正收回來的差不多有1000家左右。
“有些企業可能覺得自己相關方面還沒有準備充足,所以就沒有進行申報。”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進行定向統計,通過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下發,并不是哪家企業想要登記申報就能申報的。
相關政府部門征集企業信息,摸底科創企業上科創板的意向,此前一直被市場理解為是上交所為了進行科創板制度設計而收集的數據。
該知情人士稱,“摸底”還有另外一個作用,是看一下上海大概有多少家企業符合科創板的初步要求,進而推動上海各個區政府去對這些企業進行資金獎勵扶持。表格收集完畢,各個區的扶持財政預算框架也基本出來。
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收到表格的企業基本是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
此前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相關部門下發給企業的《信息收集表》,需要企業上報的信息包括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研發投入占收入比、已授權發明專利數、行業排名、中介機構等指標。表格下方還備注推薦企業需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全球或國內行業地位明顯;二是不限于盈利,但收入具備一定規模。
有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應該會吸取新三板的教訓,不會一下子上太多的企業,保證活躍度和融資功能。
除了上海市,現在整個長三角地區對科創板都很重視,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征集摸底。
11月29日,昆山市發改委、上市辦召開全市科創板意向企業座談會,昆山市發改委已聯合各區鎮、市經信委、科技局等部門,篩選出來自光電、半導體、生物醫藥、計算機、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領域的10家優質企業,進入科創板上市后備庫。
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的平臺作用
“科創板是解決我們中小企業,特別是我們最近推動的一些孵化器或者加速器里的高科技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手段。科創板可以助推這類企業更快地去成長發展。”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副主任任年恒表示,從2015年明確感覺到,大量的企業都有進行資本積累、資本驅動的需求。
而從整體情況來看,任年恒指出,在與一些科創企業接觸中,有的則表示在科創板落地之后,爭取兩年之內或者爭取一年之內登上科創板。
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成立于2005年,目前主要承擔上海市產業升級、轉型、合作的推動與促進工作。特別是,圍繞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市場和資金需求進行平臺搭建。
值得關注的是,因為產業結構調整“騰籠換鳥”工作量巨大,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聯合相關第三方,例如上海裕玫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上海閎瞻實業有限公司等不同服務功能的企業共同完成相關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我們中心在科創板這個政策出來以后,也疊加了一些專業服務。”任年恒指出,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原來就有設立金融服務工作站,積累的各類金融中介機構包括券商、銀行、基金等有一百多家。
所以,此前服務的一些企業面臨股改的一些情況,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會幫助企業聯系對接上一些專業中介機構。“昨天就有四家會計師事務所找到我們。原來簽署過合作協議的就有很多,但自從科創板政策出現以來,又增加了很多中介機構主動找到中心這邊,希望為中心接觸的企業提供服務。”任年恒如此表示。
關于目前的進展,任年恒表示,也在積極地與上交所對接,未來也會幫助一批企業安排去上交所溝通對接。
近日,一名參與上海市科創企業征集的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相關政府部門收上來的信息表大概有1000家左右,收到表格的企業基本是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
上海證券報12月11日報道,科創板核心制度設計已進入公開征求意見前的關鍵時期。
12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轉制院所和事業單位管理、科研人員以“技術股+現金股”形式持有企業股權;同時,為輕資產、未盈利企業開拓融資渠道,并加快知識產權立法,打擊侵權。華泰證券認為,此舉有望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為高新技術初創企業帶來發展動力,或為科創板提供重大指引,有望加速其制度建立。
科創板目前的進展
據參與上海科創型企業征集的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整個上海市有接近2000家企業收到了相關政府部門下發的科創板企業信息收集表,但真正收回來的差不多有1000家左右。
“有些企業可能覺得自己相關方面還沒有準備充足,所以就沒有進行申報。”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進行定向統計,通過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下發,并不是哪家企業想要登記申報就能申報的。
相關政府部門征集企業信息,摸底科創企業上科創板的意向,此前一直被市場理解為是上交所為了進行科創板制度設計而收集的數據。
該知情人士稱,“摸底”還有另外一個作用,是看一下上海大概有多少家企業符合科創板的初步要求,進而推動上海各個區政府去對這些企業進行資金獎勵扶持。表格收集完畢,各個區的扶持財政預算框架也基本出來。
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收到表格的企業基本是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
此前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相關部門下發給企業的《信息收集表》,需要企業上報的信息包括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研發投入占收入比、已授權發明專利數、行業排名、中介機構等指標。表格下方還備注推薦企業需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全球或國內行業地位明顯;二是不限于盈利,但收入具備一定規模。
有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應該會吸取新三板的教訓,不會一下子上太多的企業,保證活躍度和融資功能。
除了上海市,現在整個長三角地區對科創板都很重視,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征集摸底。
11月29日,昆山市發改委、上市辦召開全市科創板意向企業座談會,昆山市發改委已聯合各區鎮、市經信委、科技局等部門,篩選出來自光電、半導體、生物醫藥、計算機、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領域的10家優質企業,進入科創板上市后備庫。
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的平臺作用
“科創板是解決我們中小企業,特別是我們最近推動的一些孵化器或者加速器里的高科技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手段。科創板可以助推這類企業更快地去成長發展。”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副主任任年恒表示,從2015年明確感覺到,大量的企業都有進行資本積累、資本驅動的需求。
而從整體情況來看,任年恒指出,在與一些科創企業接觸中,有的則表示在科創板落地之后,爭取兩年之內或者爭取一年之內登上科創板。
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成立于2005年,目前主要承擔上海市產業升級、轉型、合作的推動與促進工作。特別是,圍繞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市場和資金需求進行平臺搭建。
值得關注的是,因為產業結構調整“騰籠換鳥”工作量巨大,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聯合相關第三方,例如上海裕玫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上海閎瞻實業有限公司等不同服務功能的企業共同完成相關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我們中心在科創板這個政策出來以后,也疊加了一些專業服務。”任年恒指出,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原來就有設立金融服務工作站,積累的各類金融中介機構包括券商、銀行、基金等有一百多家。
所以,此前服務的一些企業面臨股改的一些情況,上海產業合作促進中心會幫助企業聯系對接上一些專業中介機構。“昨天就有四家會計師事務所找到我們。原來簽署過合作協議的就有很多,但自從科創板政策出現以來,又增加了很多中介機構主動找到中心這邊,希望為中心接觸的企業提供服務。”任年恒如此表示。
關于目前的進展,任年恒表示,也在積極地與上交所對接,未來也會幫助一批企業安排去上交所溝通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