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消息:法國作家讓·焦諾的短片小說《種樹的男人》曾感動了很多人。該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牧羊人每天堅持種100粒種子,花了將近40年,在荒蕪的高地上創造了一片綠色的森林,牧羊人通過種樹改變了惡劣的生態環境,讓光禿禿的荒山煥發生機,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居住,那個地方就是現在的旅游勝地普羅旺斯。在中國也有這樣的一位牧羊人。
27年前,他從廣東農村到北京大學求學,選擇了當時頗為冷門的“環境學專業”。也就是這個時候,牧羊人的精神深深地觸動著他,他以一顆火熱的心開始投身到誓言終身追求的生態修復事業。
27年過去了,他已經成為生態修復領域領軍人物,其創建的公司也成為創業板首家生態環境建設的上市公司。在廣泛的贊譽聲中,他依舊懷揣著牧羊人的夢,一步一個腳印,一片沙一片荒地治理著。
鐵漢生態董事長劉水在接受證券時報專訪時講述了27年的創業路,企業的發展規劃與未來發展戰略。
開啟生態修復旅程:
從名不見經傳到上市
劉水說:“我偶然讀到了讓·焦諾的《種樹的男人》,當時被牧羊人的堅持不懈、不求回報、滿懷仁愛的情懷所打動,使我堅信人的信念和堅守是可以改變惡劣環境的,自那時起便萌生了未來從事環保行業的想法。”2001年,劉水聯合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深圳市鐵漢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2003年,鐵漢生態還是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那時,適逢總價5000多萬的廣州南沙采石場復綠工程啟動。近30家企業參與投標,其中不乏實力雄厚、背景深厚的大企業。正是懷揣著最初的信仰,劉水帶領團隊精心準備,經過了多個不眠之夜,終于通過資格審核。隨后,憑借著出色的投標準備、合理的報價以及相關的業績,鐵漢生態最終一舉中標。“磨劍數年,甫一出手,就一鳴驚人,轟動整個廣東園林市場。”劉水談及這段重要的經歷。自此,鐵漢生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觸角也伸向更加廣闊的生態天地。
2009年,鐵漢生態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打造了大量的生態修復和生態景觀建設項目,市場份額得以迅速提升,初步實現了規模化運營,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2011年3月29日,鐵漢生態掛牌深交所,成為創業板首家生態環境建設的上市企業。伴隨著品牌影響力的擴大,人才與資本優勢逐漸顯現,鐵漢生態參與到了更多的生態環保項目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秉承生態理念:
構建水生態修復產業鏈
“以前做了99分的努力,現在只需要增加1分,或許就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回報。”劉水說,“現在政府倡導的PPP建設模式,為民營企業打開了一扇寬闊的大門。”作為國內生態修復領域的市場開拓者,劉水意識到,隨著PPP模式在全國各地的項目落地,既為企業帶來了更多機會和發展空間,也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政府需要的是一整套的項目建設和運營的解決方案,而以往只在一個環節提供服務的業務模式,將很難直接獲得政府項目。”劉水認為,鐵漢生態已做好了充分準備,目前已經完成了全產業鏈的布局,并在不斷完善。
多年來,劉水高度重視研發和創新,為了掌握核心技術,組建了精干的技術團隊,并購了經驗豐富的公司,與國內的頂尖科研機構展開合作,并于2014年組建了生態事業部。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鐵漢生態以抗逆植物研發為抓手,以關鍵技術為切入點,從最初的邊坡和礦山修復,擴展到市政園林建設,逐步建立了以邊坡修復、礦山修復、水環境修復、場地污染修復、立體綠化、海綿城市建設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核心技術體系。
劉水說:“鐵漢生態一直堅持各項生態技術的研發創新和產業化,公司還將進一步加大各主要業務方向的研發力度,例如,基于技術標準化和生態服務價值量化評價,開展應用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的研發。按照公司的戰略規劃,到2029年,公司收入80%將來自生態修復業務。未來鐵漢生態還將綜合屋頂綠化、垂直綠化、雨水回收等生態技術,構建海綿城市和人居環境技術體系,為城市人居生態環境的優化做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農業觀光旅游。鐵漢生態正在采取各種舉措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將生態旅游作為企業的核心發展戰略,依托企業生態環保核心技術,借力優質生態旅游資源,整合企業的旅游規劃設計、生態景觀設計、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施工、生態旅游運營等資源,形成“生態都市娛樂模式、生態休閑旅游模式、生態農業旅游模式”三位一體的差異化發展思路。據了解,目前鐵漢生態重點打造“四個一工程”,即建立一個生態旅游項目模式,建成一個生態都市娛樂展示窗口,打造一個農業旅游示范樣板區,成立一家生態旅游咨詢管理公司,并在一些落地的生態旅游項目中實踐。
牢記社會責任:
全力投身沙漠治理
劉水心中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并不只是虛無的構想。“治理沙漠,造福漠北是鐵漢生態從創業伊始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劉水說到。據了解,在阿拉善,鐵漢生態與阿拉善基金會密切合作,在給予大量資金支持的同時,還派遣公司的研發人員長期駐扎,深入沙漠第一線開展荒漠化治理的研究,并利用與北大、中科院、中國林科院等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建立的產學研平臺,解決沙漠治理過程中的難題。
從去年7月開始,鐵漢生態在阿拉善生態基金會基地建設了鄉土園林樹種的示范基地,栽植復綠建設的10余種園林綠化苗木,總面積2400平方米;引種馴化優良抗逆新品25個,包括東北地區抗逆品種5個,屋頂綠化品種7個,生態修復、礦區修復品種13個。今年,鐵漢生態還在此建立了沙旱生植物試驗示范基地,總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
為了進一步開展西北抗逆植物雜交育種及選育研究,培育適宜生長在西北特殊環境的耐寒、抗旱又具有一定藥用、保健作用的植物品種,鐵漢生態與北京林業大學開展了為期17天的阿拉善抗逆植物種質資源調查及收集工作。據劉水介紹,17天里團隊行駛5700多公里,歷經3個省、6個市、8個旗縣,對阿拉善盟周邊的山脈、沙漠、荒漠、半荒漠戈壁灘等不同生境中的優良抗逆植物資源進行調查和采種,收集了11個科、18個屬、20個品種的268種植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來源: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