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成都已建7個湖泊濕地 2020年將建成"環城生態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2-29  

        昨日下午,成都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堅持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舉行。

        成都市環保局副局長張軍說,今年1-11月,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7天,且無嚴重污染天氣;1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PM10、PM2.5分別下降了17.6%和10.7%,達標天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天。

        成都市城管委機關黨委書記范國剛表示,規劃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將是明年重點工作。要建成投運萬興環保發電廠項目,大力推進隆豐、寶林環保發電廠項目建設,在2018年實現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標;建成中心城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項目(二期),新增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300噸,實現中心城區餐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餐廚垃圾規范統一收運、集中無害化處理;完成成都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擴建項目,新增醫療廢物日處置能力60噸,實現日處置能力120噸;實現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項目新增居民3萬戶,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

        此外,2016年成都中心城區每個區要補建25座公廁,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轉運站5座、啟動建設6座。

        成都市建委副主任屈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成都將全面建成環城生態區。據了解,環城生態區規劃總規模187.15平方公里,具備生態保護、水資源調蓄、休閑運動、文化景觀、城市應急避難五大功能,區域內包括了錦城湖、江安湖水庫等六個湖區水庫以及八片水生作物區。環城生態區建設測算總投資約1500億元,計劃2020年全面建成。

        目前成都已建成錦城湖、青龍湖一期、白鷺灣生態濕地等7個湖泊濕地。青龍湖一期工程現已對市民開放。該區域是鳥類優質棲息場所,連續多年來記錄野生鳥類200多種,還種植了紅楓等觀花彩葉喬木,將打造成為成都市民春賞櫻花、秋觀楓葉的最佳場所。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