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環球動態 » 正文

      新加坡植物園增建民俗植物園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25  

        新加坡植物園將增設民俗植物園,專門種植與東南亞地區和文化息息相關的植物。

        這個全新的民俗植物園(Ethnobotany Garden)坐落在植物園武吉知馬區塊,與生態湖(Eco Lake)和彩葉園(Foliage Garden)為鄰。它占地約一公頃,相當于國家胡姬園面積的三分之一。

        第三季動工明年底前竣工

        新園預計今年第三季動工興建,2017年底前竣工。

        民俗植物,也可稱為民族植物,指的是在特定地區中,在社會經濟和民俗文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植物。它們的重要性也反映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傳統習慣中,是各民族獨特文化的體現。

        隨著民俗植物園的開設,公眾將有機會了解更多東南亞專有的傳統和經濟植物,也能了解植物園是如何在介紹和推動區域經濟植物種植方面扮演重要的歷史角色。

        公眾還能一窺早期的人們如何在他們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植物。比如,現今用來制作珍珠奶茶的西米淀粉(sago starch),在大米引進之前,曾是東南亞和大洋洲文化中的主食。

        國家公園局昨天發文告中說,民俗植物園將根據植物的傳統用途,如手工和建造、日常活動、藥物和祭祀活動,劃分為四大園區,每個園區的風貌各有不同。

        園內一大亮點是一條蜿蜒流淌的溪流,一些具有較重要意義的民俗植物將根據它們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沿著溪流兩旁生長。而竹子則是園內的焦點植物,公眾可認識到不同竹子在制作工具和建筑方面的作用。

        公園局昨早已發出招標書,邀請業者發展這個花園。

        植物園去年7月申遺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世界首個得到這份殊榮的熱帶園林,也是第三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花園。

        歷史悠久的植物園長久以來注重研究和保育工作,其中一項研究課題就是本土社群如何善用植物。公園局說,植物園在這方面提供了許多珍貴的資料知識。

        民俗植物園的地點位于舊時的經濟公園(Economic Garden)所在地,這個地段以前是經濟農作物研究區,也因此突顯了新園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并將繼續鞏固植物園作為教育場所的重要角色。

        公園局將配合民俗植物園,舉辦一系列與民俗植物有關的教育活動和學習之旅,例如工作坊和導覽游。公眾也可在園內通過實踐活動和可觸摸的展覽品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