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平原智能(830849.OC)、同信通信(832003.OC)、美之高(834765.OC)齊齊發布3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終止審查通知書》。
此前,上述3家掛牌公司皆因公司上市計劃調整,決定暫緩上市進程。
“公司終止IPO計劃是公司領導統一研究作出的決定,具體細節不便透露。不過,上市門檻的確在收緊。”此前,晨光精工(832554.OC)已經在4月3日宣布終止上市進程。對此,公司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另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IPO信息表明,截至2018年4月12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33家。其中,已過會29家,未過會304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91家,中止審查企業13家。
在上述333家擬首發企業中,新三板掛牌企業97家,占比29.13%。其中正常審查企業93家,另有4家中止審查。
新三板IPO撤退潮背后
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共有16家新三板企業上會,7家企業過會,新三板企業的過會率約為43.75%。
與2017年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上會企業數量為2017年全年上會企業數量40家的40%,過會企業數量為2017年全年過會企業數量的26.92%。
特別是自2017年10月以來,A股月度所有上會企業數量已逐步呈現下降,2018年IPO審核速度放緩的趨勢更為明顯,受此影響,2018年新三板的上會企業數量同樣會呈現下降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累計已有近40家新三板公司終止IPO審查。僅3月以來,新增超過20家新三板公司終止IPO審查。
對此,華南一家券商投行事業部項目負責人表示,在從證監會對IPO從嚴監管和凈利潤隱形紅線的雙重影響下,部分新三板掛牌自知難以達到上市條件,IPO申請“撤退”成了當下現實的選擇。
“目前,窗口指導確實存在,IPO審核日益趨嚴,對于沒有把握的項目或者質量存在瑕疵的項目,我們都會建議申請企業主動撤回。”該負責人直言。
此前,有消息稱,對于首發在審企業要求近三年凈利潤合計要超過1個億,且最后一年超過5000萬,新申報的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于5000萬等。
同樣中止進程的開心麻花2017年中報也表明,公司增收卻并沒有增利。去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35.71%;但完成凈利潤為2635.28萬元,同比下滑19.43%。
此前于3月26日,開心麻花發布公告稱,因進行股權結構調整,擬終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3月22日,首發申報被證監會受理僅4個月的鴻輝光通便在公司年報披露當天就宣布撤回IPO申報。
另據公司當天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鴻輝光通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3631.05萬元。
尋求被并購成新去向
對此,長江證券分析師蒲東君表示,在新三板轉板門檻抬升的情況下,尋求被并購特別是上市公司并購成為了新的資本去向。
前述華南券商投行事業部項目負責人也稱,要不就是自身苦練內功,提升盈利能力;要不是瞄準海外資本市場;要不就是被上市公司收購。
事實上,在新三板公司撤回潮背后,部分公司已開始放棄獨立IPO的打算,謀求以被上市公司并購的方式,來曲線登陸A股。2017年是新三板市場的并購大年,無論是新三板公司主動發起的并購還是被上市公司并購,并購數量和金額均遠超2016年。
統計數據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三板在整體定增規模同比下降 20.56%、環比下降 31.48%的情況下,最近3個季度上市公司并購掛牌公司的案例數卻出現了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累計已有30余家新三板公司成為了A股公司并購標的,包括華麒通信(834355.OC)、泛遠國際(835110.OC)、文旅科技(833775.OC)、遠見精密(838110.OC)、永力科技(830840.OC)、正弦電氣(834933.OC)、壹進制(835339.OC)等。
3月26日午間,云南旅游(002059.SZ)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收購華僑城集團等持有的文旅科技100%股權,交易金額預計不低于17億元。
同樣,鴻特精密(300176.SZ)也于3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擬現金收購遠見精密100%的股權,遠見精密100%股權整體估值3.2億元。遠見精密2016年營業收入1.91億元,凈利潤1939.28萬元。
此外,聯創種業(430625.OC)曾于2016年申報上市輔導,如今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實現退出。2月26日,隆平高科(000998.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13.9億元的價格收購聯創種業90%的股權。
2018年3月6日,聯創種業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7年度凈利潤1億元-1.3億元之間。
“可以預見的是,2018年的IPO新規以及近期多項政策動態或將影響新三板并購市場的格局,今年或有更多優質企業通過并購方式實現退出。”對此,前述華南券商投行事業部項目負責人認為。
此前,上述3家掛牌公司皆因公司上市計劃調整,決定暫緩上市進程。
“公司終止IPO計劃是公司領導統一研究作出的決定,具體細節不便透露。不過,上市門檻的確在收緊。”此前,晨光精工(832554.OC)已經在4月3日宣布終止上市進程。對此,公司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另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IPO信息表明,截至2018年4月12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33家。其中,已過會29家,未過會304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91家,中止審查企業13家。
在上述333家擬首發企業中,新三板掛牌企業97家,占比29.13%。其中正常審查企業93家,另有4家中止審查。
新三板IPO撤退潮背后
統計數據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共有16家新三板企業上會,7家企業過會,新三板企業的過會率約為43.75%。
與2017年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上會企業數量為2017年全年上會企業數量40家的40%,過會企業數量為2017年全年過會企業數量的26.92%。
特別是自2017年10月以來,A股月度所有上會企業數量已逐步呈現下降,2018年IPO審核速度放緩的趨勢更為明顯,受此影響,2018年新三板的上會企業數量同樣會呈現下降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累計已有近40家新三板公司終止IPO審查。僅3月以來,新增超過20家新三板公司終止IPO審查。
對此,華南一家券商投行事業部項目負責人表示,在從證監會對IPO從嚴監管和凈利潤隱形紅線的雙重影響下,部分新三板掛牌自知難以達到上市條件,IPO申請“撤退”成了當下現實的選擇。
“目前,窗口指導確實存在,IPO審核日益趨嚴,對于沒有把握的項目或者質量存在瑕疵的項目,我們都會建議申請企業主動撤回。”該負責人直言。
此前,有消息稱,對于首發在審企業要求近三年凈利潤合計要超過1個億,且最后一年超過5000萬,新申報的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于5000萬等。
同樣中止進程的開心麻花2017年中報也表明,公司增收卻并沒有增利。去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35.71%;但完成凈利潤為2635.28萬元,同比下滑19.43%。
此前于3月26日,開心麻花發布公告稱,因進行股權結構調整,擬終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3月22日,首發申報被證監會受理僅4個月的鴻輝光通便在公司年報披露當天就宣布撤回IPO申報。
另據公司當天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鴻輝光通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3631.05萬元。
尋求被并購成新去向
對此,長江證券分析師蒲東君表示,在新三板轉板門檻抬升的情況下,尋求被并購特別是上市公司并購成為了新的資本去向。
前述華南券商投行事業部項目負責人也稱,要不就是自身苦練內功,提升盈利能力;要不是瞄準海外資本市場;要不就是被上市公司收購。
事實上,在新三板公司撤回潮背后,部分公司已開始放棄獨立IPO的打算,謀求以被上市公司并購的方式,來曲線登陸A股。2017年是新三板市場的并購大年,無論是新三板公司主動發起的并購還是被上市公司并購,并購數量和金額均遠超2016年。
統計數據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三板在整體定增規模同比下降 20.56%、環比下降 31.48%的情況下,最近3個季度上市公司并購掛牌公司的案例數卻出現了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累計已有30余家新三板公司成為了A股公司并購標的,包括華麒通信(834355.OC)、泛遠國際(835110.OC)、文旅科技(833775.OC)、遠見精密(838110.OC)、永力科技(830840.OC)、正弦電氣(834933.OC)、壹進制(835339.OC)等。
3月26日午間,云南旅游(002059.SZ)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收購華僑城集團等持有的文旅科技100%股權,交易金額預計不低于17億元。
同樣,鴻特精密(300176.SZ)也于3月23日晚間公告,公司擬現金收購遠見精密100%的股權,遠見精密100%股權整體估值3.2億元。遠見精密2016年營業收入1.91億元,凈利潤1939.28萬元。
此外,聯創種業(430625.OC)曾于2016年申報上市輔導,如今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實現退出。2月26日,隆平高科(000998.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13.9億元的價格收購聯創種業90%的股權。
2018年3月6日,聯創種業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7年度凈利潤1億元-1.3億元之間。
“可以預見的是,2018年的IPO新規以及近期多項政策動態或將影響新三板并購市場的格局,今年或有更多優質企業通過并購方式實現退出。”對此,前述華南券商投行事業部項目負責人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