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 » 正文

      環保部:北廣深等城市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4-04  

        昨日在全國環境監測現場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披露,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9個城市完成空氣中顆粒物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今年,全國還將有26個重點城市完成源解析研究。

        今年底35城市完成霧霾源解析

        目前我國初步構建了環境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監測技術方法體系。吳曉青昨日表示,目前,第一階段9個城市全部完成源解析工作,成果已上報國務院。

        他說,研究結果表明,機動車、工業生產、燃煤、揚塵等是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環境空氣中顆粒物的主要污染來源,約占85%-90%。

        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的首要污染來源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的首要污染來源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

        他表示,今年要繼續推進26個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工作,確保其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源解析工作。

        此外,根據環保部要求,到11月底前,北京、天津、上海等13個有著工作基礎和地域代表性的試點城市需完成源排放清單的編制工作,已經完成源解析工作的9個重點城市也要繼續自行組織開展精細化源研究工作。

        區域重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已建成

        吳曉青表示,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空氣重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已完成建設,實現空氣質量預報業務化并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他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3個省級站、16個省會監測站和4個計劃單列市具備了空氣質量預報能力、其余省和重點城市都在建設之中。

        到今年10月前,吳曉青說,將爭取建成省級、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同時繼續完善三大重點區域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建設,對外發布區域預報信息。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表示,整個區域層面如京津冀區域,還需要進一步建立區域性的預警預報機制,目前科技部也已啟動了三個經費上億元的支撐項目,以促成區域預報預警平臺的建設。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