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寧夏六盤山清水河城鎮產業帶規劃》解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03  

        清水河發源于六盤山東麓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境內的黑刺溝,向北流經固原、海原、同心、中寧等地后,于中衛注入黃河,全長303公里,流域面積8499.6平方公里,是寧夏境內黃河最大、最長的支流。歷史上,清水河兩岸是人類生息繁衍和耕牧的地方,也是北方少數民族融合之地,清水河谷地更是古絲綢之路固原境內的一部分。

        《寧夏六盤山清水河城鎮產業帶規劃》已于近日出爐,這一古老的流域將會發生哪些變化?2月18日,記者采訪了寧夏自治區住建廳城鄉規劃處相關負責人,就此規劃予以解讀。

        規劃覆蓋寧夏“半壁江山”

        據介紹,此次清水河城鎮產業帶規劃范圍包括原州區、西吉縣、彭陽縣、隆德縣、涇源縣、同心縣、海原縣、紅寺堡區(不含太陽山鎮)、沙坡頭區與中寧縣的黃河以南鄉鎮,面積2.82萬平方公里。其中,沙坡頭區與中寧縣的黃河以南的宣和鎮、鳴沙鎮、恩和鎮等鄉鎮屬于沿黃城市帶,因在空間上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與清水河城鎮產業帶緊密相連,也列入規劃輻射范圍內。從規劃圖中可以看到,此次規劃以黃河南側為分界,基本占據寧夏“半壁江山”。

        自治區住建廳城鄉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在我區建設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戰略下,固原市及各縣城均取得了較快發展,人口不斷向城市和縣城聚集。

        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清水河流域地區城鎮總人口從55.1萬人增長至67.0萬人,年均增長6.7%。在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集中表現出來,比如:城鎮發展差異較大、耕地少、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生態較為脆弱等。綜合清水河流域地區的農業、生態、旅游、工業、基礎設施等情況分析后,自治區針對該地區實際,科學規劃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根據《規劃》,到2017年,清水河城鎮產業帶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城鎮產業帶初步形成,力爭每年消除貧困人口規模達到10萬人以上,力爭2/3的縣區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0%,基本實現全面脫貧的建設目標。到2020年,清水河城鎮產業帶建設形成一定規模,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基本消除絕對貧困,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通過縮減差距,實現全自治區范圍內全面小康)。到2030年,城鎮產業帶經濟、社會和生態建設進一步提升,國家重點生態修復與補償示范區、中國西部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六盤山集中連片地區產業扶貧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至2050年,清水河地區在全面實現小康水平的基礎上基本達到中等富裕水平,生態環境優美,城鎮體系健全,現代產業體系發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中西部地區脫貧致富的典型示范區。

        與沿黃城市帶并為“兩帶”互補協同發展

        2015年,《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實施,首次將寧夏全境納入規劃,以總體空間發展框架為“一主三副,兩帶兩軸”為布局,繪出寧夏全境發展藍圖。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的“兩帶”,就是沿黃城市帶和六盤山清水河城鎮產業帶。

        自治區住建廳城鄉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清水河城鎮產業帶的發展要形成與沿黃城市帶的互補協同關系,并稱“兩帶”,全面支撐起寧夏全境縱向發展軸。在產業主導方向上,沿黃城市帶以工業為龍頭,大力發展服務業,清水河城鎮產業帶則以農業為龍頭,發展“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兩帶緊密聯系相互協作,特別是在區域水權轉換、大型廊道建設、道路連通等方面尤其重要。

        清水河城鎮產業帶的發展建設,除了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立足實際外,主要以水資源為導向,堅持生態優先、嚴守底線的原則,采取“大范圍保護、小面積開發”的方式,并根據資源條件和環境容量選擇產業類型和發展方向,科學安排生態、生產、生活空間,促進產業、城鎮、人口向河谷川道地區聚集,走以農業為龍頭、農工商一體化的特色產業發展道路,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努力實現與全區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一市九縣三十四鎮”未來將是山青水綠新型城市

        《規劃》將清水河城鎮產業帶城鎮體系梳理為:將“河谷川道地區”作為清水河城鎮產業帶人口聚集的主要區域,對區域內規模過小或過于偏遠的鄉鎮進行適度調整,集中打造“一市九縣城三十四鎮”,形成“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級配合理、分工明確的四級城鎮體系,構筑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

        其中,一市固原市區;九縣城為西吉、涇源、隆德、彭陽、中寧、海原、紅寺堡、同心等八個縣城以及海興開發區一個縣級開發區;三十四鎮:三營鎮、張易鎮、平峰鎮等34個中心鎮。

        結合公路、國家鐵路網基礎設施建設;清水河河道治理工程、900公頃綠色長廊、林下經濟、生態莊園以及沿線各項生態修復、保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工程,未來的清水河城鎮產業帶將呈現出山青水綠的寧南新型城市帶秀美風光。

        同時,清水河城鎮產業帶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將其未來建設發展定位為:國家重點生態修復與補償示范區,中國西部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六盤山集中連片地區產業扶貧示范區。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