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將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進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
自3月2日凌晨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個城市空氣質量轉差,大范圍出現重污染天氣,據環保局消息,從污染物的排放來源上看,本次重污染過程中污染物來源貢獻較大的依舊是燃煤、機動車和工業源,而燃煤污染物主要來自原煤散燒和中小鍋爐排放。
“中國主要能源是煤,2050年中國的煤作為能源比重還要超過50%左右。”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秦大河表示。因此,“改善燃煤結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燃煤的燃燒方式比燃煤的使用總量更重要,提高煤炭清潔利用的比例,對改善京津冀空氣質量的改善會有很明顯的作用。”南開大學教授馮銀廠說。
機動車作為北京本地PM2.5的首要來源,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副處長李翔表示,車輛對空氣污染的貢獻是根據排放高低來決定的,就北京而言,排放最高的黃標車已經基本淘汰完畢,排放相對較高的是國一、國二、國三等高排放車。這就意味著,未來空氣重污染預警時,這些高排放車將首當其沖受到限制。
“只有從根本上調整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才能徹底解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問題。”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介紹,目前河北已經不再新建電廠,今年還要關掉一批焦化廠,水泥廠將整合15個集團,進一步降低污染排放。
李克強表示,今年將“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今年重點工作將強污水處理監測網建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水十條”提出,2017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海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
“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建立后,就可以進行流域水污染信息共享、技術交流、聯合執法等。”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表示。
“目前水污染治理面臨最大困難,東部地區的污染問題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西部地區區域性污染很嚴重,這也需要引起重視。今年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突出強調流域的聯防聯治。”常紀文說。
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是環境監管機構能夠使被監管的企業污染物排放合規。“今年我國將排污權交易,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的交易制度。”常紀文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支持推廣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面臨低端化趨勢、同質化凸顯、缺乏個性化、無法滿足高端化要求,導致我國環保產業出現惡性競爭局面。”常紀文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將著眼于統一標準,區域一體化,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 環保產業將向多樣化、高端化、服務化方向轉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介紹,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行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繼續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目前全國濕地總面積8.04億畝,濕地面積減少、功能減退、保護空缺較多等問題依然嚴重,全國每年濕地減少量在500萬畝以上。全國濕地總面積有44.60%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等保護形式中得到了較好保護,但是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根本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國家林業局濕地辦總工程師鮑達明說。在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方面,鮑達明表示,“十三五期間,全國將開展濕地保護和恢復工程,恢復退化濕地生態功能,逐步擴大濕地面積。同時,要全面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制度建設,第一,制定濕地生態紅線制度,禁止征占用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國家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中的濕地,實行重要濕地開發利用預警制度;第二,明確濕地產權確權制度,確保現有濕地不遺漏、不重復地進行確權登記。要在試點基礎上,對濕地產權進行清晰界定,避免管理混亂;第三,實施濕地分級管理和分級行使所有權制度,按重要程度把濕地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地方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全力控制濕地面積減少、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支撐濕地保護可持續發展。
“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李克強說。
“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一時的GDP增長,這是不可持續的,也是不可取的。把經濟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對立開來,是不正確的。”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越是經濟下滑越要保持綠色發展的定力,越是經濟下滑越要增強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勇氣。
在談到“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時,李克強表示,將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我們要持之以恒,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李克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