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從“美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高度,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歷史任務進行了闡釋,提出建設“美麗鄉村”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詩意化要求。近日,南京農業大學組織專家,對江蘇新農村建設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公布調查結果的方式,為新農村建設給出了建議。
據悉,江蘇有43個鄉村列入國家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名錄,但全省有自然村19.8萬個。這些未被列入試點建設的鄉村建設發展情況如何?距離美麗鄉村還有多遠?就這些問題,調查組我們從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四類問題,暨鄉村環境、農村土地、公共服務設施和鄉村景觀四個方面,給出了答案
首先,鄉村環境。自實施村莊環境整治行動以來,江蘇省環境整治達標村莊數達到16.7萬個,已整治村莊環境面貌明顯改善。但是,各類污染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壓力依然存在,主要包括農業面源污染、農村工業污染、農村生活垃圾、農村生活污水等。很多村民家中缺乏排污設施,各種污染直接排放,污染了生態環境,同時也加大了鄉村環境污染治理難度。此外,一些地方走過場現象嚴重,缺乏長效管理、執法工作薄弱,造成“臟、亂、差”回潮現象頻發。
其次,農村土地。調查分析發現,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成效明顯,農業生產條件和農地質量得到改善,農村承包地流轉加快,農民就業形式多樣化,農業服務外包也呈現多元化、專業化趨勢,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加快提升。對于住房土地,美麗鄉村的農戶逐漸開發了除住宅外的多用途價值,說明對農村居住環境、生活方式的認同加強。但是,農村土地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農民對征用土地補償措施的不滿。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麗鄉村的建設進度。
再次,公共服務設施。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試點鄉村的農村衛生廁所、新農合、社會保險、自來水、義務教育、道路硬化率、村級醫療衛生設施配置等普及率較高。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社保及養老服務滯后,缺少人文關懷;教育設施分布不均衡。
最后,鄉村景觀。美麗鄉村既要美于形,又要魅力于心。記得住鄉愁就是讓平原地區更具田園風光、丘陵山區更有山村風貌、水網地區更含水鄉風韻。調研發現,不少村莊有50年以上的歷史建筑,且往往不止一處,如風水樹、牌坊、雕塑等,說明鄉村之間存在景觀及文化特色差異,構成美麗鄉村記得住“鄉愁記憶”的重要要素,但是現狀存在保護意識薄弱、保護不到位、損壞嚴重等問題。
其他問題還涉及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后,如何避免經濟負擔增加和鄉土特色喪失;如何對美麗鄉村中的一些新型設施如旅游中心、商業街等,制定出符合地方實際的指導意見和操作規范等等。
就這些問題,調研組專家認為,江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距人們心目中的美麗鄉村還有不少差距。后期的實際操作中,首先,要在尊重農民意愿,進行分類引導。其次,堅持垃圾分類處理及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統籌安排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再次,提高公共設施運行服務效益,解決農村教育、養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要避免超規模建設造成的浪費,加強鄉村有形遺產保護的同時,強調延續傳統空間形態和保護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