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評論:淺談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的發展規劃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22  

        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就是在人和自然資源以及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凈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緊缺,循環經濟理論得到了較大的拓展,并在生態城市規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生態化城市的意義

        面對著進人工業文明的國家和地區,在社會財富極大豐富、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的同時,由于大量消耗資源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帶來了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銳減、資源枯竭、污染加劇、極端天氣頻發等問題,并且生態被嚴重破壞、環境被嚴重污染、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造成人類社會面臨著嚴峻的生態危機、生存危機,必須重新思考和反省人、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人、社會與自然關系的失調導因于人類文化;因此,必須創新民族生態文化來適應自己的生存環境,發展民族生態文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達成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加強宣傳教育和考核,營造發展循環經濟的社會氛圍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人類生活同自然環境的依賴關系,重視對生態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既可以獲取理想的生活資料回報,還可以形成生態資源的良性循環。而對生態資源的掠奪性攫取和破壞,則必將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甚至影響社會的動蕩和政權的穩固。于是,保護和合理利用生態資源成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改善生存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提高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對發展循環經濟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資源憂患、環境保護和節約意識。要鼓勵企業和廣大市民群眾使用綠色產品,自覺遵守節能、節水、節材等各項制度規定,抵制過度包裝、過度消費一次性物品等行為。樹立一批實現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的先進典型,為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提供示范和借鑒。

        三、制定循環經濟專項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征,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就是模仿生物圈的物質生產,創造“生態工藝”,發展“生態工業”,實現循環經濟的生產和生活,其實質就是用生態的觀點對社會物質生產和人民生活進行生態設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化”。循環經濟,可以充分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可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同發展。因此,必須通過循環經濟建設,走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統一、人與自然雙贏的工業化道路;必須將循環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逐步使生態步人良性循環。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