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美國雨洪管理發展沿革及趨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25  

        景觀工程課是TAMU(TexasA & M University)景觀碩士學位的必修課程,LIP(LowImpact Development)和BMP(Best Management Practice)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部分。這部分內容包括大量的工程計算,例如徑流量的峰值、某流域滯留池的容量以及植物的凈化能力等。雖然老師不斷強調這是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對于比較枯燥的計算大家還是有過怨言的。隨著對相關設計實例的進一步了解,我越來越體會到這部分內容的價值。例如ASLA獲獎作品就有這方面應用的實例,雖然關于人工濕地的研究顯示其各項生態功能的情況并不是十分明朗,但這些實例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希望。本文是我在工程課學習到的部分內容,簡單的總結了美國雨洪管理發展的大脈絡及目前的新趨勢,希望和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同學共同探討。

        雨洪管理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問題,在城市擴張越來越嚴重的現在更是尤為重要。越來越多的硬質鋪裝改變了原有場地的水循環模式,造成地表徑流水量增大、水質變差。即便是公園綠地,也由于大量人工草坪的使用導致地表水下滲率減小。維護健康的水循系統,景觀設計師責無旁貸。像很多西方國家一樣,美國的雨洪管理也經歷了由采用純工程方法轉向與非工程方式相結合,從大型集中處理到分散式就地處理的過程,從對水的恐懼到將其作為珍貴資源加以收集利用。

        美國雨洪管理發展沿革及趨勢

        美國雨洪管理經歷了3個主要時期:

        1930s以單純的工程方式,修建管渠工程、蓄水池及滯留池。The Flood Control Act of 1936是這一時期推動雨洪管理發展的重要法案,它規定了聯邦政府在雨洪管理事物中的職責。

        1970s通過對泛洪平原及流域的管理等非純工程的方式來解決雨洪問題。1968年提出的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可以說是一個革命性的舉措,它鼓勵各州地方政府在土地開發時遵循泛洪平原管理的相關規定。

        1990s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概念被廣泛推廣,雨洪管理進入水量控制和水質管理并重的階段。LID即通過模擬自然界的水循環過程,由集中處理轉為對雨水進行分散式的就地處理。其根本目標是通過模擬場地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環境,保護、恢復場地原有自然景觀,達到維護及修復場地的水循環過程及其生態功能的目的。盡管大型的滯留池仍然是主要管理措施,雨洪管理已經開始轉向小規模的就地凈化。

        Bioretention是較為有效的LID方法之一。Bioretention依舊遵循開發建設后場地最大地表徑流流量不得高于開發前的大原則。其設計原則有以下幾點:1)利用植物的化學、生物及物理特性來凈化雨水。2)對雨水進行就地凈化處理3)滯留池中的雨水僅僅是暫時儲存,原則上要在24小時之內排空。Bioretention有助于降低排入溪流中的雨水的水溫,并提高其水質,減小地表徑流高峰流量,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因其占地面積相對較小,設計靈活,可廣泛適用于居住區,商業區,道路兩側以及停車場。

        美國雨洪管理發展沿革及趨勢

        Biorentention設計實例:

        1 Stephen Epler Hall,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Portland,OR

        此設計將屋頂收集的雨水以及鋪裝上的地表徑流引入種植池,凈化后加以利用。據計算,此系統每年約提供10,000加侖的景觀灌溉用水及100,000加侖的中水用于沖洗廁所。

        美國雨洪管理發展沿革及趨勢

      美國雨洪管理發展沿革及趨勢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