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宿正在成為新的投資熱點。而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民宿發展仍面臨行業標準缺失、運營不規范、管理主體不明等“成長的煩惱”。日前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的上海鄉村民宿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指出,民宿產業破困與創新發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門、投資者、運營商、業主共同努力,外要推動內要練功。
近年來,很多追風進軍民宿業的人,往往“情懷有余,體驗不足”,沒有清晰的經營理念和商業邏輯,很難持續健康發展。如何實現服務體驗差異化,成為了擺在諸多民宿經營者面前的難題。對此,會議召開前,論壇主辦方組織兩岸民宿業界代表一起考察了上海青浦、金山等鄉村民宿集聚區點,并與臺灣地區各民宿協會負責人探討在上海建設兩岸民宿交流與培訓基地,分享和借鑒臺灣民宿發展的經驗。
和大陸民宿產業相比,臺灣民宿產業起步較早,管理比較成熟。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鄭世卿博士指出,臺灣的民宿產業于2001年納入法制化管理,有比較明確的消防安全標準、治安標準、食品安全標準、衛生標準、環境保護標準等,值得大陸借鑒。“除了立法規范民宿的準入門檻、經營模式等,還要考慮在鼓勵創新經營的同時,保護知識產權,防止簡單的抄襲復制。”他說。
華東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上海長三角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馮學鋼表示,上海在破解鄉村民宿發展難題上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從政府主管部門、投資者、運營商、業主等諸多主體的擔憂及訴求方面,去思考如何把民宿發展成為一種有生態、有生活、有產業、有文化、有品牌的可持續發展產品。
據介紹,本次論壇由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馮學鋼工作室和上海長三角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兩岸民宿文化推廣中心)共同主辦。論壇上,由上海長三角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倡議,來自德策文化、318文化大院、思納史密斯公司、盛世宜誠基金、中鄉創投資集團等15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鄉村文旅創投聯盟,聯合行業資源一同推動未來鄉村民宿及文創產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