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來自小鎮,或是來自鄉村,你一定無法理解城市的人們是怎樣在這樣一片鋼筋水泥的枯燥森林中生存下來的,沒有綠植,沒有新鮮空氣,不能親水玩樂,這是多么乏味的生活。然而,人是不能離開自然的,早已厭倦這冰冷枯燥環境的城市人開始尋找一片綠,于是便有了城市里的大片綠地和公園。其實,與其將它們稱為公園,我更愿意稱它們為綠洲。若是你從空中俯瞰,這樣的綠地就像是一座綠色的孤島,而周邊林立的高樓,是灰色的沙漠,唯有這一片綠洲讓人心曠神怡。
城市發展需要“綠肺”
城市的土地價格昂貴,尤其是市中心的地段更是寸土寸金,在城市建設的初期,建設者們絕對不會想到,也不會樂意把市中心的黃金地段變成綠地、公園。在他們的眼中,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上更多的房屋,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才是他們要做的事。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里惡化的環境、各種城市病都給建設者們帶來了新的困擾,城市里的人們逐漸開始渴望回到最初的自然中去,重新過上那種親近自然的生活,在自然中呼吸新鮮的空氣。
翻閱歐洲的城市發展史,我發現,中世紀和中世紀之前的城市中,并不存在城市花園,那時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衛。到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阿爾伯蒂首先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間應該同時建造花園供休閑娛樂的建議,城市公園對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市民居住質量的重要性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不過,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還不足以讓人們放棄大片城市土地用于公園建設。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一些貴族的私家花園開始向公眾開放,大受歡迎,市民們漸漸體會到了公共花園的好處和必要性。還有一種說法是,早在中世紀晚期,人們就從社區或村鎮的公共場地,尤其是教堂前的綠地中,體會到了公園的美好。
王盛喜是常年居住于美國紐約的學者,他告訴記者,其實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起源于美國,而美國城市公園的鼻祖就是鼎鼎有名的紐約中央公園。“事實上,在中央公園醞釀出現的19世紀50年代,紐約等美國的大城市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經濟優先的發展理念,不斷被壓縮的公共開敞空間使得19世紀初確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無遺。包括傳染病流行在內的城市問題凸現使得滿足市民對新鮮空氣、陽光以及公共活動空間的要求成為地方政府的當務之急。”王盛喜說。1851年紐約州議會通過的公園法正是這種狀況的集中體現,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在城市中,需要一個“綠肺”來讓城市更好地呼吸,讓市民更好地生活。
都市綠洲豐富市民生活
于是,經過了幾百年的曲折歷史,一片片城市綠洲終于沖破了高樓大廈的束縛,不斷地發展起來。城市公園、綠地成為了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城市生態系統、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需要,提供休息、游覽、鍛煉及舉辦文化活動的場所。
曼谷的快速城市化曾經給這顆“東南亞明珠”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交通擁堵、人員繁雜、疾病流行、空氣污染,原本遍地綠植的地方變得烏煙瘴氣,人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好在城市發展的魔爪沒有伸向離市區不遠的帕巴丹,它是曼谷的“綠肺”,四面環水的綠島上到處是各種亞熱帶植物,各種小動物在此棲息,市民們只需坐船便可以進入這片綠洲,最大程度地貼近久違了的自然。而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聰明的人們保留了當年的皇家園林,經過多年不斷修繕、增加物種多樣性的努力,里約植物園已然成為了市民周末野餐、散步的最佳去處。
韓國的德津公園是全州市最大的城市公園,如果說別的城市公園是綠植滿地,這里則更像是杭州的西湖,水面和岸邊的綠樹融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每每到了夏天,湖水里更是開了滿塘的荷花,游人們可以在這里感受荷香的誘惑和親水的樂趣。開放式的城市綠洲,讓人一不小心就走進了綠地中。英國諾丁漢沃萊頓鹿公園也是市民們最常去的休閑度假之地。與普通公園不同的是,這里不僅有自然景觀,還有具有悠久歷史的莊園和放養著許多珍惜鹿種的鹿園。諾丁漢的市民們不僅將這里當作周末消磨時間的好去處,在結婚時也會租莊園的宴會廳和莊園外的花房來舉辦婚禮。孩子們則更喜歡在鹿園里與鹿追逐嬉戲,在沃萊頓鹿園中的歡樂時光,幾乎是所有在諾丁漢地區長大的孩子的美好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