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設就要服從服務于這個導向,堅持完善功能與宜居宜業相結合,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使人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美好。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作為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綜合體,城市不僅代表著一個地方的形象和吸引力,也反映著生活其中的群眾的舒適度、便捷度和幸福感。一座城市建設得好不好,最根本的標準就是宜居性,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也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更檢驗著城市建設的質量和品位。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任何時候,都應該以提升質量為前提,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把人民的安居之盼、樂業之需、舒適之愿,作為做好城市工作、推進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就要強化產業支撐。產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基。沒有產業支撐,城市發展就會失去活力,就會變成“空城”“鬼城”。當下,解決我區普遍存在的產業與城市發展協同性不夠強的問題,一方面要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引導各市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環境容量,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推動城市間、城鎮間、園區間的產業協作協同。
另一方面,要推進產城融合,把產業園區建設和城鎮規劃建設結合起來,統籌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實現城市內部空間結構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
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就要注重城市設計。這是落實城市規劃、指導建筑設計、塑造城市性格的主要手段,也決定著城市空間的協調性,風貌的整體性,以及文脈的延續性。把我區城市建設得更有特色、更加完備、更具人情味,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就要有總體風格,以符合國情和具有區域特色的城市風格體現城市文化內涵,統籌城市建筑,協調景觀風貌;要有片區特色,要強調差異發展,使城市內部各片區功能設計各有側重;要有城市地標,著重打造標志性精品建筑,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來的人感受寧夏“城市魅力”、去的人帶走寧夏“城市印象”。
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就要加強基礎建設。這是城市運轉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度超前規劃,著力解決交通擁堵、“馬路拉鏈”“水泥森林”、道路積水等問題;要同步推進舊城和新區,重點提升特色風貌和促進產城融合,實現居住、工作、休閑功能的有機結合;要堅持速度和質量并重,遵循城市建設規律,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著重樹立系統思維、長遠眼光,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城市安全管理,形成全社會聯防共治的安全防范機制。
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就要美化城市環境。環境是城市的臉面。各地要按照“風景美、街區美、生活美”的要求,把好山好水好生態融入城市,讓人民更好地享受水凈、地綠,享受新鮮空氣、藍天白云,享受城市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