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屋頂綠化率不低于20%
《導則》中的指導性標準,是非強制性標準,是石家莊市在進行海綿城市初步設計時,可供各項目參考的標準。
生物滯留設施占硬化面積百分比率、透水鋪裝率、綠色屋頂等,都屬于指導性標準。其他相關標準主要包括:排水標準、內澇防治標準、初期雨水徑流污染控制標準、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標準和內澇防治標準。
其中,生物滯留設施,是指通過土壤的過濾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徑流中污染物,延緩雨水的人工設施,包括入滲型、過濾型及植生滯留槽三種類型。
《導則》提出,在道路工程中,改建道路的生物滯留設施占側分帶綠化面積,不宜低于40%;人行步道中樹池的面積,不宜低于人行步道總面積的10%。對于新建道路,生物滯留設施占側分帶綠化面積,不宜低于60%;人行步道中樹池面積,不宜低于人行步道總面積的10%。
在透水鋪裝率方面,《導則》指出,既有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改造,除機動車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鋪裝率不宜低于30%;新建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除機動車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鋪裝率不宜低于75%。
《導則》中解釋,綠色屋頂是指表面鋪裝一定厚度的滯留介質,并種植植物,底部設有排水通道的屋面,并可分為簡單式和花園式。同時提出,對于新建商業建筑及公共建筑的綠色屋頂綠化率,不宜低于20%。
部分城建項目
已融入海綿城市理念
石家莊市自去年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啟動后,已有部分城市建設項目融入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比如在公園綠地方面,滹沱河生態綠廊、龍泉湖公園、體育公園等多個公園綠地項目,以及植物園、東環公園兩個改造項目,都結合海綿城市的理念建設或改造。
據介紹,在這些公園綠地中,按照海綿城市要求建設或改造后,道路可以下滲雨水,并增加濕地有效凈化雨水。同時,大面積的綠地不再是高高隆起,而是改為下沉式,將有效滲透、留滯并凈化雨水。
在小區,通過設置小區雨水調蓄設施,對雨水凈化后加以利用,將主要用來澆灌小區內的花草樹木。
除此,在三環路沿線,將相應修建6座蓄水池及2座人工湖。在對蓄水池及人工湖的水進行簡單處理后,可用于灌溉附近的綠化帶及道路灑水。
據市海綿城市建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石家莊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試行)》與《石家莊市海綿城市設施設計圖集(試行)》已編制完成。今后,石家莊市所有新建項目都將按照海綿城市的要求進行建設。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石家莊市將按照國家規定的時間節點,及時完成海綿城市總體規劃與重點建設區域詳細規劃,在此基礎上完成石家莊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三年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