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貝古村舊改引發這么大爭議,說明深圳舊村保護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了。”8月23日,在2016首屆中國(深圳)古村與新鄉村主題展上,專家呼吁深圳盡快對現存舊村進行摸底分類,作出有區別的保護,為深圳歷史文化載體留足空間。
8月23日,第43屆中國深圳國際房地產博覽會開幕,首屆古村與新鄉村主題展也在此舉行,落足點是鄉村和古村鎮資源推廣與整合。
深圳舊改對舊村的影響成為現場一大關注熱點。國內著名古鎮規劃專家、北京大學教授陳可石認為,城市應該皆新皆舊,新舊并存,應該有懷舊空間,全新的城市沒有吸引力,可以借鑒日本、新加坡做法,保留一部分舊建筑,拆得太干凈就成大開發區了。而且,政府應該比村民和開發商看得更為長遠,對區域文化保護起到主導作用。
深圳歷史學者廖虹雷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在深圳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更新中,已經有80%、總計1200座村落被拆除,平均每個月有4座村落在遭受拆除的命運。
2016年,深圳舊改項目近50個,其中今年7月湖貝古村舊改方案引發文化人士和專家的爭議。湖貝古村位于城市中心區,傳統格局保留完好,還是明末清初建立的“深圳墟”的一部分,是深圳名字起源與核心地區變遷的歷史線索與空間證據。
“改革開放30多年后,深圳很多地方都只剩個名字,真正物象空間很少,保護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刻,對于一些沒有文保單位進行保護,但是實質上具有價值的古村落要連片進行保護。”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
宋丁強調,古村保護是政府問題,不能寄希望于市場自發保護,需要在政府強有力保護措施和市場配套措施下,一些有歷史文化符號價值的舊村才有保護可能。
宋丁解釋,對于深圳古村保護,需要政府對全深圳的古村落摸底、分類,針對古村落的空間和城市綜合開發價值政府要有一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