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大背景下中國城市的農業式綠化美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18  

        前些年,河北省張家口市進行城市改造擴建,提出“讓草原進城,森林進城,莊稼進城”的口號。看了相關報道,我當時認為不太切合城市建設實際,也似乎不大可行。

        但通過長期觀察我國城市建設特別是城市綠化的一些做法,我認為應從中國的資源環境實際出發,參考國外城市的好經驗,可以從平衡綠化建設的觀賞與實用價值的角度,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生態綠化道路。

        綠色種植在國外城市不少見

        近閱有關國外城市的資料,不少國外城市在城區廣泛種植果樹等,不僅美化、綠化了城市,而且還收獲了可觀的水果蔬菜,一舉多得。

        比如德國名城法蘭克福,這個位于歐洲美因河與萊茵河交匯點的城市,處處可見大小不等的菜園,甚至住戶的陽臺上、空地上都栽種著各種蔬菜,長得郁郁蔥蔥,與這座美麗的城市一同和諧成長。法蘭克福城市當局提倡凡是城市的空地都可以用來種植蔬菜,可以發展都市農業,用作菜園經營。只要是城市常住人口都可以由政府分配到大小不等的閑散空地辟為菜園經營,哪怕只有幾十平方米,收獲的蔬菜歸種植者本人享用。

        這種辦法是不是可以在我國城市推行?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但涉及中國城市綠化的路徑選擇問題,我們必須走出千篇一律的以草坪綠化為主的誤區。

        過去我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也曾有很多果樹、菜園。筆者所在的山西太原,直到20世紀80年代,汾河兩岸幾乎全是菜園。山西省臨汾市,因過去街道兩旁種植的大多是果樹,曾被譽為“花果之城”而聞名北方。生態環境比較好的南方城市就更不用說了。

        城市發展生產種植前景廣闊

        進入新世紀以后,中國的城市建設迅猛推進,中國的城市越來越多,占用土地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目前中國城市建成區和在建規劃區的總面積加起來已超過15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的面積;城市型工礦區的面積加起來有近20萬平方公里,也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的面積。

        這么大的城市型空間土地,能種植果樹、開辟為菜園的地方甚多,保守估計在10萬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個比較驚人的數字。初步測算,這個面積相當于兩個山西省的耕地面積。以7億人口居住在城市計算,平均每人有約1分耕地。用來種植蔬菜可收獲5億噸左右,種植水果也可以收獲2億噸左右。中國不是人均土地資源不足嗎?為什么不在城市空間中發展都市農業,種植些蔬菜、果樹呢?

        由于我國不少城市片面追求城市的光鮮亮麗,盲目仿效歐美城市搞草坪綠化,把人家的一種綠化方式強行推廣到全國城市,而人家在市區種植蔬菜、果園的好辦法沒有學來,把中國原有的園林式、果園式、菜園式綠化也都否定了。實際上,把果樹趕出了城市、把菜園趕出了城區。這是把城市與農村、農業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形成形而上學的城市綠化思維。似乎城市只做美化式綠化,至于收獲農產品的綠化那是農村的事,與城市無關。有的城市甚至明令禁止城區栽種果樹,城市綠化只允許選擇綠化景觀好的樹種,至于開辟菜園就更不允許了。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