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經略”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0-28  

        ——與世界級城市群的交通組織經驗對比

      “經略”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三)

      作者:李春海(中規院深圳分院)

        從上一篇分析可以看出,高效率的交通服務是激活世界城市群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交通服務與功能布局的有效耦合,則是提升城市群功能等級及運營效率的重要前提。本篇通過研究世界典型灣區、都市圈的交通網絡建構,探討差距所在,為珠三角重大交通基礎的戰略選擇和規劃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世界級的機場群是世界城市的重要指標

        世界級城市群通常以體系化的機場群支撐其國際化職能,此類機場群一般包含2-3個大型樞紐機場,同時以一系列中小型機場為輔,形成體系化的航空服務網絡。如紐約都會區擁有包括肯尼迪在內的3個大型機場及一系列中小型機場,東京都市圈擁有包括成田、羽田機場在內的6個機場。此類機場群通常有相對清晰的職能分工體系,其中樞紐機場形成對核心地區“1小時”(50公里左右)的高效交通服務。

      “經略”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三)

      珠三角主要機場與三大都市圈主要機場一覽表(注:珠三角機場為2014年數據;舊金山奧克蘭機場、圣荷西機場缺少最新數據。)

      “經略”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三)

      三大都市圈和珠三角主要機場分布圖

        由于廣州機場遠離核心灣區、香港機場受限于通關等因素,難以滿足對灣區“一小時”的高效服務,而深圳機場由于國際航線資源稀缺,對核心地區的國際化職能服務有限。另一方面,跨江公路、軌道建設滯后,深圳機場對西岸的服務亦有欠缺,加之珠江西岸自身缺乏大型機場,珠三角呈現“樞紐機場培育不足,西岸缺乏大型機場”的局面,難以支撐未來“三大都市圈”的空間發展格局。

      “經略”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三)

      現狀廣州機場、深圳機場“1小時交通圈”與人口分布關系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