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環境藝術設計師王國彬談重構環境藝術之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2-23  

        2016年的秋天,一項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界的重要活動——第七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開幕。這個以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委會主辦的設計大展及學術論壇,無疑是中國環境藝術界級別最高的展覽,自2004年首次在中央美術學院成功舉辦以來,現已成為中國藝術設計界的盛會,為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及全中國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弘揚的“為中國而設計”的理念,更是讓觀者有幸看到了2016年環境藝術領域最值得被記住的作品。作為專業組20名獲獎設計師之一,王國彬及其作品無疑完美地展現了本次大展的主題:復興與創新。

        王國彬的獲獎作品是位于北京CBD中心商務區,被命名為“云中漫步”的景觀天橋。“云中漫步”整體風格造型體現了中心商務區的環境地域特點,造型依靠大曲線卷曲的金屬孔板包裹主橋形成,人們穿行于橋上猶如在云中散步一般,故命名為“云中漫步”。各開孔內側也設置了LED燈,以形成夜景變色的效果。因為位置特殊,王國彬在設計中尤為突出了這座橋和中央電視臺新址的交相呼應、相得益彰的同時,也表達出自己獨特的中國文化意境的設計理念與城市意象,力求與時俱進地展現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時代新顏。傳統與現代,技術與藝術,功能與形式,在這座就過街天橋的設計上得以充分結合。這,應該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核心體現,也正是王國彬多年來一直堅持和鉆研的獨特設計風格。

        除了獲獎,王國彬更是攜自己獨創的“五字聯結”環境藝術設計理論,登上了接下來的“為中國而設計——第七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在一眾中國環境藝術界的創建人、學術帶頭人中,王國彬資歷尚淺,但其獨樹一幟的設計方向和理念,卻為整個論壇帶來了一股清流。作為論壇7個主題演講者之一,王國彬用《以藝術為核心,重構環藝之鼎》的精彩表現征服了全場。

        他在演講中指出,在新的時代契機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面臨了巨大的挑戰,專業的邊界與范疇不斷受到擠壓,核心競爭優勢下降。王國彬副教授主張向古人借智慧,通過對中國傳統環境學的研究,總結出“道,形,器,材,藝”五字聯結設計理論,并通過實踐力求完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更新與復興,與時俱進的完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從“理論”到“方法”再到“實踐”的理論體系的縱向構建,強化以“藝術”為核心,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各專業的“協同創新”的理論體系。從“跨界”到“無界”,明確的凝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競爭力,開拓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實現環境藝術專業的輝煌復興。

        王國彬認為,“藝術”的本質是探尋到達“美的三重境界”途徑的不同,“設計”則是探索不同途徑所運用的方法。時至今日,全球化生態環境及氣候的惡化,系列相關自然與社會問題日趨復雜,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系。作為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專業,環境藝術設計的目標是通過“藝術”的途徑,在人居“環境”的范疇內,運用“設計”的方法,培養人們的環境審美意識,全面而又系統地解決相關問題,使人們的生活達到既“幸”又“福”的美好境界。中國的環境問題最終還是要中國人自己解決,這也是“為中國而設計——第七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的重要目標。

        通過理論與實踐拓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視野,發展中國本土“美學三境理論”;通過“五字聯結設計方法”,推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與時俱進——這,就是王國彬作為目前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界的中堅力量之一,向整個設計界發出的最強音。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