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中國5大城市群發展臨三大問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經過9年的規劃發展,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珠三角五大國家級城市群。“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對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直面國家級城市群發展隱憂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研究員沈云昌認為,當前城市群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城市產業同質化問題、財稅利益分配問題、地方保護問題。有專家表示,這些問題的背后,實質上是市場化所要求的一體化與行政權力分割之間的矛盾。

        “城市群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決城市健康發展的問題。城市群能否順利從口號到落地,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種新型的區域協作機制,這種機制既要依托于現在的行政區,又要超脫于現在的行政區,可以讓城市之間以合作共贏的方式解決共同的問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對記者說。

        4月初,國務院發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圍和定位,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臺后國家批復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至此,我國已形成了五大國家級城市群。

        但是,城市群要真正從口號走向現實,必須解決當前城市群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研究員沈云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城市群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城市產業同質化問題、財稅利益分配問題、地方保護問題。

        “這些問題的背后,實質上是市場化所要求的一體化與行政權力分割之間的矛盾。”馮俏彬對記者分析。

        9年形成5大國家級城市群

        在中央于2006年3月發布的“十一·五”規劃中,“城市群”的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及,規劃稱“有條件的區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龍頭,通過統籌規劃,形成若干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

        中央關于城市群的發展規劃,傳遞出了這樣的一種信號:中央確定了城市群的空間戰略方向,21世紀將迎來中國城市群大發展時期。

        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要繼續發揮對內地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區內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增強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這樣的部署。

        經過9年的規劃發展,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珠三角五大國家級城市群。

        “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對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在對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批復中寫道。

        可以預見,《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獲批,只是一個開始。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消息稱,我國的城市群規劃已進入正式編制階段,初步確定打造20個城市群。包括5個國家級城市群、9個區域性城市群和6個地區性城市群。

        對于未來城市群的布局,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進一步明確,今年將“制定實施城市群規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化”。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