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9  

        之前,堂主寫過一篇文章《中國又一位商界大佬,以地產的姿態收割農業項目,10年100個小鎮!》,綠城集團創始人宋衛平,把地產開發與農業整合到一起,成為“理想小鎮”。

        如今,這位商界大佬的“理想小鎮”,終于有了第一個實體農莊。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NO.1  架空層上的合院

        “請不要再叫宋衛平開發商。”陳劍平就對我說。

        陳劍平,著名植物病理學家,現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藍城的“農鎮之父”。

        當年,宋衛平正是聽了他的一番話后,創辦了藍城農業。

        就在一個月前,藍城的第一個實體“農莊”,剛剛在嵊州的農業基地呈現。不久之后,從杭州的春風長樂,到上海旁的春風江南,它或將成片出現。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我們的計劃是,做100個農鎮,輻射帶動1萬個小鎮,改變2—3億人的生活。”陳劍平的表情有些興奮。

        這青瓦白墻的農莊,正是宋衛平農業小鎮的最小單元,也是小鎮的“細胞”。

        從杭州出發,沿杭甬高速轉上三高速,大約兩個多小時,就來到嵊州市甘霖鎮施家岙村。這個剡溪邊的村莊,曾是百年越劇的發源地。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宋衛平的第一個“農莊”實體,靜靜地躺在山谷間,在冬日陽光下亮白耀眼。

        農莊占地面積約20畝,主體是一棟落地約500㎡的中式宅院。戶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園,再到大片農田和果林的“庭院園田”四級體系。

        主體建筑一層架空,二樓是一個合院格局,青瓦白墻木柱,環繞著涼廊、露臺和灰空間。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架空層高3.9米,做成了一個高科技農藝空間: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層水培、基質培、立柱栽培……為什么一樓要架空?因為受政策限制時,這樣造房子不占用耕地面積。

        一樓仍用于農業生產。一個32㎡的垂直多層水培,種菜面積就有160㎡,產量是傳統的3—5倍,還可以半自動或全自動管理。

        NO.2  20畝的庭院園田

        沿樓梯走上2層的合院,室內是樸素的裝修,游廊下擺著露木的中式長桌。

        建筑面積只有143㎡,有3個房間,2個衛生間,1個大廳,還有一個廚房加工區,南向面寬18.8米。

        中庭長寬約7.6×9米,墻面種滿綠精靈、帆根、鴨腳木和阿波蕨。一部分做成玻璃地面,為架空層的植物提供采光。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樣板房設置的功能,有會議室、起居室和農具房,還有一個小小的書吧。

        站在巨大的露臺上,憑欄俯瞰,一派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從腳下的景觀小院,蔬菜花園、迷宮和廊架,老樹下的休憩區,到近處的玻璃暖房、生態泳池……

        色彩斑斕,圖案精巧,紅橙黃綠青藍紫,仿佛打翻了一大塊調色板!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再遠處,隔著一道溪渠,就是大片的果林、農田,將近11畝,一直延袤到天際線上的群山。

        這個“農莊”,未來是藍城小鎮的一個產品原型,變化在于園田的規模和建筑的面積。中國大地上,將會有多少都市人,把自己的鄉愁,托付給這抒情詩般的田宅?

        行走在內園中,道路都由碎石子鋪成,花壇、菜園也是用石頭和木塊壘起,整飭干凈。

      綠城宋衛平“理想小鎮”樣板農莊

        內園種植大片紫甘藍和青菜,邊緣雜種鮮花、藍莓,還有專門的蔥蒜韭菜區、竹筍區和蜜蜂養殖區,主要用以滿足農場主的日常生活。

        挑高的玻璃暖房,是和朋友喝茶曬太陽的“第二客廳”。

        金屬大屋頂可電動開闔,半空中懸垂下一盆盆鮮花和綠植。還可以打開自動噴霧裝置,既澆灌植物,夏天又能調節氣溫。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