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專家:守住城市藍線維護人水和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7  

        國務院近日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要求嚴格城市規劃藍線管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應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積,新建項目一律不得違規占用水域。

        什么是城市藍線?如何劃定藍線規劃?劃定的意義何在?結合“水十條”有關內容及海口市出臺的藍線規劃,記者近日采訪了相關專家。

        擴展水生態空間

        什么是城市藍線?

        推動生態城市建設的首要之舉是做好城市生態規劃,而城市生態規劃具體操作的載體是建立城鄉規劃系統“三區”、“五線”制度。“三區”與“五線”相輔相成,體現了生態城市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和整體生態化,即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內涵。

        所謂“三區”指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五線”指紅線、藍線、黃線、紫線、綠線,分別對應道路用地、地表水體、城市基礎設施用地、歷史文化街區及各類綠地控制界限。

        根據2006年正式實施的《城市藍線管理辦法》,各直轄市、市、縣政府在編制本城市規劃時都應該劃定城市藍線。城市藍線是指城市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

        實施藍線控制意義何在?

        “實施藍線控制的意義很大。”沈陽建筑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李殿生認為,劃定藍線可進一步指導城鎮水系規劃,通過相互聯系的水系讓城鎮的布局關聯性更強,保護并增進水岸生態和景觀,減少因在河流、湖泊邊的建設破壞原有的和諧。“通過藍線控制可以進一步治理修復城鎮水系,嚴格污水排放標準;保護飲用水源,構建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統;保護和利用自然水系,完善政府監管體系。”他表示。

        在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副總工黃奕龍看來,對河道產生影響是快速城市化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過程。他舉例說,城市化過程中河流水系減少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為直接影響方式,即在城市的開發過程中將河流填埋,從而減少水系的長度和河流寬度;第二種方式為間接方式,即在城市河流的改造過程中,對河流進行了大規模的防洪整治,許多河流進行截彎取直改造,因此影響了河流的長度和水生態空間。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研究員張婷認為,城市水系渠道污染主要來自市政雨污和城市排污量不斷增加,所以在針對城市水系渠道污染的治理過程中,實施藍線控制能將“死水變活、污水變清”作為核心治理目標。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