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堅守規劃是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的基本前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08  

        天津市實行精細化規劃管理,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天津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傳承城市歷史文脈,彰顯城市特色,天津市總體規劃確定了中心城區“一主兩副”的城市空間形態,建立由總體、分區、控規、建筑四個層面組成的規劃體系,在保護歷史街巷的風貌特色的同時,注入現代化服務功能,展現城市魅力及活力,初步形成了天津“大氣洋氣、清新亮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風格,海河沿線、泰安道五大院、五大道民園廣場、意式風情區等歷史街區已成為展示天津城市文化的名片,成為城市更新的亮點。

        天津市積極推進農村“三改一化”改革,從2005年開始規劃建設示范小城鎮,建成了一批以華明鎮為代表的示范小城鎮。各示范小城鎮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讓農民自主選擇是否以宅基地換取小城鎮住宅。從規劃編制、試點申報、土地置換、項目融資、工程建設、城鎮管理等方面建立保障運行機制,并完全通過市場運作實現土地和資金兩個平衡。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革、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村委會改革組建居委會,實現“城鄉一體化”的“三改一化”,較好地解決了“三農”問題,并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解決了小城鎮建設的資金難題,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農村經濟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結合天津市經驗,楊朝寧對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建設提出兩點體會。

        一、堅守規劃,以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為載體,創新城市發展方式

        西咸新區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對于優化大西安結構、改善大西安生態環境,提升大西安城市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堅守規劃”是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的基本前提。可借鑒天津市總體、分區、控規、建筑四層次規劃體系,完善西咸新區規劃研究體系,以現代田園城市規劃理念為總綱,以總體規劃為核心,專項規劃為支撐,控制性詳細規劃為實施依據,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為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嚴格執行總體規劃,堅守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大開大合的空間格局。總體規劃確定272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規模和邊界,就是現代田園城市的終極形態,嚴禁在建設用地范圍外布局建設項目。二要加強精細化規劃管理,堅持規劃定位引領,突出現代田園城市形象。以各層次規劃為依托,對城市建設提出控制要求,結合實際,突出形象,體現現代田園城市理念。三要加強規劃管理檢查督查及信息報送工作,建立健全規劃執法監察長效機制,新區成立專門的執法監察機構,對規劃的實施情況、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規劃落到實處、確保規劃得以堅守。

        二、體現概念,以優美小鎮建設為抓手,促新型城鎮化建設

        優美小鎮體現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的核心理念,加快建設優美小鎮,對于構建大開大合的組團式發展格局,以社會建設引領城市建設、推動產城一體和城鄉一體、打造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范例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是科學規劃,加快推進。天津華明示范鎮建設的實踐證明,科學規劃,規范管理是小城鎮建設的前提和保障。西咸新區按照片區統籌、共建共享原則,率先建設涇河優美小鎮片區、五陵原帝陵帶優美小鎮片區、灃河兩岸優美小鎮片區三大優美小鎮群。要不斷深入開展優美小鎮形態、建設和運營模式等方面研究,堅持抓好政府規劃引領、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股份合作等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優美小鎮建設。

        二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兩級管委會建設資金要向優美小鎮規劃建設傾斜,積極策劃包裝優美小鎮項目。創新融資模式,打包爭取金融機構對優美小鎮的融資支持,引導信貸資本投向優美小鎮建設。鼓勵各類企業、村集體和村民等參與優美小鎮建設,探索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形態,形成“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村集體組織和廣泛農戶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為優美小鎮建設提供持續的資金保障。

        三是節約土地,產業興鎮。按照高效、集約、節約用地模式,探索建立與優美小鎮、都市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土地流轉新模式,通過居民點遷并、空心村改造、閑置廢棄土地整理,對土地的利用空間優化布局調整,集中用地指標建設優美小鎮。結合地理區位、生態資源、歷史文化等比較優勢,錯位布局產業,例如涇河新城茯茶小鎮依托當地茯茶產業,空港新城太平小鎮依托臨空農業,挖掘、培育和扶持特色產業,加強優美小鎮的產業支撐,帶動農村工業化,促進農業產業化。

        四是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優美小鎮特質、魅力、生命力都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鎮“特色”的鮮明性,是打造優美小鎮的首要原則。要深入挖掘不同優美小鎮的歷史文化,保持地域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保持鄉土文化的原生性,根據不同地域特色和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獨特風格的風情小鎮。

        五是加強培訓,促進就業。多方式、多渠道培訓優美小鎮的農民,促進農民成為特色產業工人。建立健全就業信息中介服務,引導農民帶著“土地”和“勞動力”兩個資本向優美小鎮轉移。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