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評論:世界遺產與美麗中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15  

        中國“土司遺址”,成功通過審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了!對于“外行”來說,這個7月4日從德國波恩傳來的消息,未免有些意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一致認可“土司遺址”的普遍價值、真實性、完整性,投下贊成票。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已達48項,穩居世界第二,多于西班牙,僅次于從“文藝復興”走來的意大利。

        “土司遺址”申遺成功,使生活在中國西南山區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遺產。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貴州遵義海龍屯,都是代表性的土司遺址,反映了13至20世紀初期中國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區的政治制度和人文形態。對于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是第一次知道“土司遺址”的人文文化之美。這與地處東南沿海的杭州形成鮮明對比:杭州西湖和京杭大運河,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前,多少人已經領略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煙柳畫橋中,踏花人歸去。

        所有的世界遺產,不僅是“國家之寶”,而且是“世界之寶”。4類世界遺產——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文化景觀遺產,統統都是人類星球美麗的極致。我們無法想象,南美洲的秘魯,如果沒有高山上的遺址馬丘比丘,沒有將這個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完好地保存下來,沒有這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秘魯還有多少意思,而南美洲將失去多少吸引力。

        自然遺產,是美麗地球的基本底色。沒有自然之美、沒有生態之美,那樣的地球,看著都不爽,你叫人類如何留戀?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基礎;而文化遺產以及文化景觀遺產,則是人類的美的創造。自然之美,需要人類的欣賞;文化之美,需要人類的創造——兩者相得益彰。

        美,是一個個局部構成的。整個國家的美,離不開一個個地區的美。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最近發布“2015中國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杭州以93.68最高分,榮登2015年中國最美麗的30個城市之首,同時杭州還成為“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最美麗”與“最幸福”可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人類是文明的建設者,也可能是文明的毀壞者:自然生態,最害怕被人類污染;文化遺存,最擔心被人為破壞。世界更加看好一個美麗中國,而美麗中國離不開科學的建設、真正的保護。

        由此,才能開啟屬于我們這個時代且無愧于子孫萬代的“美的歷程”。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