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自2011年實施屋頂綠化以來,每年以10萬平方米的速度在遞增,如今,屋頂綠化面積已達45萬平方米。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市民觀念上的誤區,建好了誰來管、維護成本高不高?其他城市又是如何做的?這些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
一個案例帶來的啟示
9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太白立交東北角的西荷花園四樓樓頂,雨花石鋪設的走廊踩上去像在按摩,兩旁的月季、臘梅、法國茉莉花,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基本上一年四季都開花,不然咋叫‘空中花園’!”王彥民是西荷花園居民,又是屋頂花園的綠化人員,據他介紹,這里的花木種類達到三十余種,面積近4000平方米。
屋頂有亭臺、池塘、假山,雖然很美觀,但這么重,大樓樓體能承受得了嗎?據社區負責人講,小區規劃的時候就把空中花園設計了進來,并做了相應的加固處理,因此承重不存在問題。除此之外,小區建設之初,對屋頂的防水、土壤的厚度等問題,也都提前做了規劃設計。
那維護和管理成本高不高?記者拋出了疑問。“你看到那個魚池沒有?”社區負責人用手指著,“我們這里有一個水循環。”原來,魚池的水每隔兩三個月,就會用來澆花,這個水本身很肥,能當肥料。澆花的水經過滲透、過濾,又和自然雨水一起流到了水槽里,然后再抽上來注入魚池,“就是花個電費和工作人員的工資。”
“我平常就是澆水、修剪、拔雜草,事情不多。”“土專家”王彥民說,“咱的花好養,不嬌嫩,成活率很高,維護起來很簡單。”
雖然這片近4000平方米的空中花園比不得真正意義上的公園,但對于社區居民來說,能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有這么一個休閑好去處,他們很是滿意。“我沒事了經常來。”西荷花園居民張廣信說,“這空中花園里的花多得很,里邊那魚游來游去好得很,人心情首先舒暢了。”
西荷花園“空中花園”,在豐富了小區空間的同時,解決了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回應了居民的擔憂,是一個很好的示范。
如何推動屋頂綠化建設?
立體綠化作為城市綠化的重要形式,是城市綠化的有益補充,在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拓展城市綠色空間、美化生態環境、改善氣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推進立體綠化,今年,西安市又印發了新的實施意見。
比如,立體綠化施工不得影響建、構筑結構,輔助物必須具有足夠的抗腐蝕性和荷載,對于防水、承重等工作,也有相關技術規范。
與此同時,西安市從2011年政府鼓勵建設屋頂綠化以來,每年政府從資金上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目前,西安市屋頂綠化的補助分為三個檔次,分別是,花園式每平方米補助285元,組合式每平方米補助220元,草坪式每平方米補助180元。
今后,公共機構所屬建筑,在符合建筑規范、滿足建筑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層數少于12層、高度低于10米的非坡層頂新建、改建建筑和竣工時間不超過20年、頂層坡度小于15度的既有建筑,應當實施屋頂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