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新型城鎮化思維下 如何建設特色城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29  

        喜歡旅游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或者看過“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又見平遙”等大型山水、城市實景演出,記者接觸到看過的人都表示對此“印象深刻”。這個印象既是對當場演出的印象,也是對作為背景的城市的印象。

        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導演的“印象”“又見”系列,已經有八部作品,分別在桂林、麗江、杭州、海口、武夷山、普陀、武隆和平遙上演,成為這些城市的靚麗名片。城市“印象系列”之所以具有成功的品牌效應,導演們的才華不可否認,但成功的背后卻是這些城市“天生麗質”,沒有美麗的城市,印象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其實,美麗的城市不只是風光旖旎,文化氣息濃厚、基礎設施完善、低碳生態、節能環保、環境整潔等等,都是一個城市的魅力和實力所在。

        新型城鎮化需要新思維

        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下稱《試點方案》),江蘇、安徽兩省和寧波等62個城市(鎮)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這意味著,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正式啟動。

        《試點方案》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五大主要任務,包括,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2014年3月,我國第一個城鎮化規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頒布,這是一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指導我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綱領性文件,內容全面豐富,總結并吸取了國內外城鎮化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導性強,意義深遠。

        為了避免走彎路,這份文件認真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的經驗教訓,包括 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等。

        這份文件詳細剖析了建設用地粗放低效等問題 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過分追求寬馬路、大廣場,新城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占地過大,建成區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加劇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費了大量耕地資源,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等財政金融風險;一些城市“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 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加劇。

        業內專家指出,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這部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推進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并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

        未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實力超群的城市,一定是按照該規劃建設的城市。

        《試點方案》被稱為“62 2方案”,方案所要解決的都是現實問題,讓新型城鎮化能夠落地,推進了“三個一億人”的城鎮化實施方案,問題導向非常突出,最大的亮點在于配套方案的系統化。根據《試點方案》要求,2014年底前開始試點,并根據情況不斷完善方案,到2017年各試點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2018年至2020年,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指出,明確提出“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是《試點方案》的又一亮點。新型城鎮化必須依靠市場機制,以企業為投資主體,特別要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據悉,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不久將會公布。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